首方剂组成功效完整版汇总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 白虎汤 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栀子豉汤 栀子、香豉。 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侬,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或中结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痘症疹烦躁,虚烦心悸。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热入血分证:①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②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③蓄血留瘀,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答辩色黑易解等。 清瘟败毒饮 生石膏、小生地、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凉膈散 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白蜜。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酒炒黄芩、酒炒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黄连解毒汤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五味消毒饮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火毒结聚之疗疮。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各种疔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四妙勇安汤 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热毒炽盛之脱疽。症见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牛蒡解肌汤 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兼有表热证者;外痈局部红肿痛,寒轻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左金丸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 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玉女煎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芍药汤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泻黄散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苇茎汤苇茎、薏苡仁、瓜瓣、桃仁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膩,脉滑数。青蒿鳖甲散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骨散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秦艽鳖甲散 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当归六黄汤 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黄芪 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方剂学各论——祛暑剂 新加香薷饮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香薷饮 香薷、白扁豆、厚朴 阴暑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六一散 滑石、甘草 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清络饮 鲜荷叶边、鲜银花、丝瓜皮、西瓜翠衣、鲜扁豆花、鲜竹叶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桂苓甘露饮 茯苓、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剂学各论——温里剂 理中丸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①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②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面色?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③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 小建中汤 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吴茱萸汤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①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②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③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大建中汤 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四逆汤 炙甘草、干姜、生附子 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者。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可加猪胆汁,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既防寒邪拒药,又引虚阳复引于阳中,是反治兼反佐法。 回阳救急汤 熟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麝香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深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 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阳和汤 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 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黄芪桂技五物汤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亦可用于气虚血滞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xz/7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建议收藏新版中药二考试重难点归
- 下一篇文章: 这么漂亮,可惜了浙江温州曝光一批美女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