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内容前瞻——

看过古装武侠剧的朋友们一定对下列的场景不陌生:受了严重内伤的主角,被人放置热气袅袅在木桶中疗伤,桶里泡满了各式各样药材。不多时,主角便面色红润,神情舒缓,伤情慢慢好转。药浴真有这么神奇吗?药浴小知识

殷商时期,宫廷中就有在洗浴水中添加药物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药浴疗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也记载着“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可治疗狐惑病的苦参汤等;隋唐时期,《外台秘要》等著作中记载了大量的药浴方,如有“令手面白净”的澡豆方和“浴身则香”的治诸身体臭方等;明清之际,医家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一书中将药浴疗法详细地分为洗、沐、浴、浸、渍、浇、喷、巽、灌九类,还列举药浴方几十首,治疗范围遍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

中药内服和外用的机理基本一致的,皮肤和消化道是人体吸收药物的两大渠道,经皮肤“喝”进去的中药,也能发挥药物自身的作用。根据所选药物的不同性质,药浴可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肤止痒、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不同功效,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理瀹骈文》书中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医家吴师机认为“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皮肤“喝”下去的药,与经口腔服药并无差别。所以,药浴也讲究辨证论治,遣方组药也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而定。“药浴过程中所用的中药剂型,可以选择草药、中药浓缩剂或是免煎颗粒。”皮肤科专家介绍说,“草药需先自行煎煮后再加入水中,才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浓缩剂是已经配比过的成方,加水稀释即可,更加方便卫生;免煎颗粒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药量、配比可以自由调配,更利于储存、不会受到煎煮容器的影响,但它与传统煎药的方法不一样,药效可能会有些许差别。”

药浴的形式不同,作用亦不相同

“药浴除了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浴。”皮肤科专家介绍说。药物洗浴形式众多,根据洗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身浴和局部浴。全身浴适合有皮肤病且皮损面积较大的人,以及有养生保健、美容养颜需求的人。局部浴又分为坐浴、手足浴、头面浴、目浴等,通俗地说就是病在哪儿,就洗哪儿。方法不同,药浴又可分为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湿敷是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熏洗是先利用药汤蒸腾的热气熏蒸患处,待温度略降后淋洗局部。熏蒸就是只利用热药的蒸汽进行治疗。浸浴就是人们常理解的药浴,全身泡在药水中。淋洗则等同于淋浴。

简便实用的药浴方

苍肤洗剂(出自《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苍耳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百部、土槿皮各15克,枯矾6克。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手、足、体癣。每日1剂。上药加水毫升,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采用局部浸浴的方式,温时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每日浸泡2次。如果是体癣则建议采用药物淋洗。蛇床子水剂(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苦参、土大黄各15克。消风祛湿,杀虫止痒。适用于阴囊湿疹、外阴瘙痒者。上药加清水毫升,煎至~毫升,过滤后备用。使用时,用洁净纱布浸药液洗患处或采用坐浴的方式,每次20分钟。每日各1~2次。药浴时的注意事项药浴前,要弄清自己是否适合药浴。药浴虽适用于绝大部分人,尤其适合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但如有以下情况,应特别注意!热大汗者或有高血压病、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等患者及经期或妊娠期妇女,禁药浴治疗。不宜单独药浴人群老年人和有心、肺、脑等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家属在旁辅助,尤其需注意药浴的时间、温度。不适宜刺激性药浴人群皮肤敏感的人不建议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洗浴。其他禁忌事项饭前、饭后30分钟内,房事后,尤其大汗出者不宜沐浴。空腹洗浴,容易发生低血糖,虚脱晕倒。饭后饱腹沐浴,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会被转移分散到身体表层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药浴过程中发现有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止沐浴,用清水将皮肤冲洗干净。药浴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和头发,穿好衣物,以免受寒。对于老年人和干性皮肤的人来说,建议在擦干皮肤后,涂抹保湿的润肤露;有皮肤疾患的人应及时涂抹药膏。

看都看完了,不如点这里试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cc/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