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说不是在刻意夸张,是因为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宝妈的反馈,孩子反复发烧并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用的是我们的纯中药滴灌+穴位贴敷方法,然后3天就好了。

发病原因

肠道病毒感染,主要由柯萨奇A16引起病因是肠道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利巴韦林这些都不对症,吃了也没用,还白白遭受副作用

发病特征

1、每年夏秋季流行,4-7月是发病高峰,10-12月是发病次高峰;

2、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感染,免疫力越差,平时越容易生病的孩子越容易被感染,相对来说平时药吃太多,厌食挑食的孩子更容易被传染;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出现,因为它们有来自母亲的抗体,

3、主要症状是突然发高烧、嗓子痛、食欲下降、观察口腔咽喉部有灰白色疱疹;不同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只有发烧,有的会发烧连同咽喉痛、疱疹全部一起出现,

病程一般是7~10天左右,极少部分会出现脑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4、有传染性

这是肠道病毒,会经过粪-口传播(所以洗手真的很重要),也会通过咳时唾沫传播,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也会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元凶都是肠道病毒感染,病症也很类似,都可能会发烧、喉咙痛、呕吐等。

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出现在咽喉部,而手足口除了口腔,还会在手上、脚上、屁股,甚至全身都会出现疱疹。

治疗方法

这个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预防,来了就做好护理,待自愈。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管,也不能完全靠“抗”,可以配合辅助抗病毒的营养素,最大程度缩短病程、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常常对“症”护理

主要症状是发烧和咽喉痛。建议发烧超过39度且精神状态不佳时使用退烧药,退烧药选择美林或者泰诺宁(两种药不能混合用,以免过量)。

因咽喉部有溃疡,孩子会有进食疼痛,不爱吃饭,这时候尽量给予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粥、鸡蛋羹,避免吃太冰、太热、太咸、酸甜苦辣油炸以及加工零食,总之,避免一切刺激。

少量多次频繁喂水,避免因进食困难而导致脱水。水和食物可以温凉,但不建议喝冰水,缓解疼痛我们有别的方法。

比如下面这几种药医生很可能会开,但不建议用。

1、抗生素

这是病毒感染,吃抗生素不对症,除非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临床症状也符合抗生素使用指标了再吃抗生素,更不建议“预防性”吃抗生素(也没有预防效果啊)。

2、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抗病毒的,但它的适应范围很窄,要知道病毒有成千万万种,抗病毒药物只能针对某种或者某类病毒,很多家长看到药名有“抗病毒”几个字以为可以用于所有的病毒感染。

在美国,利巴韦林雾化剂只允许用于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口服剂型只用于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丙型肝炎。

对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根本不对症,完全没必要给孩子吃。

3、小儿氨酚黄那敏这是复方感冒药,首先口腔疱疹不是感冒;其次,这种复方感冒药,4岁以内都不推荐使用。

极少数可能发展严重,比如连续高烧超过3天,退烧药效果不理想时,医院,是否发展严重跟孩子自身免疫力有关,跟是否早吃这些药没有一毛钱关系。

从感染开始,就是免疫力跟病毒赛跑,谁跑的快,谁就决定疾病的走向,最后痊愈靠的依然只能是自身免疫。

加入我们学习长太特色疗法

长太滴灌绿色疗法将给基层医生、给患者带去最适宜的中医技术。

不打针不输液拒绝抗生素!避免医疗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推广绿色疗法,我们是认真的!

1.用药更安全

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1-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黏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2.用药更准确

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药液轻轻推入肛门内。

3.疗效更好

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它们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相似,都约4小时。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因此儿童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更优越。

中药滴灌特色疗法温馨提示

1、——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滴灌绿色疗法是内病外治靶向给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2、中药滴灌通过肠道吸收药物后,直达病灶,少输一瓶液。真正杜绝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及危害,提高人体免疫力。

3、请认准长太中药滴灌绿色疗法,纯中药治疗:绿色、安全、无痛苦。

4、年12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18项中医技术,其中有中药灌肠技术、中药敷贴技术,

 

操作方法:

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者药物装入一次性使用灌肠器,然后放在专用的恒温水箱加热,再通过直肠滴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途径。加热温度宜在35-40度之间(注意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直肠滴入管插入深度

成年人:10——15CM;儿童:5——8CM。滴入液温度为35-40度。体位:成年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小儿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中药滴灌绿色疗法请认准北京长太创新中医药研究院,为您打开绿色通道,轻松行医,快乐生活,名利双收!

如果您是一位乡村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cc/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