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就会导致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出现各种不适和疾病。因此,补脾对于治疗所有疾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脾胃生病有哪些病因呢?

1:思虑过重。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体的思维活动都需要由心来掌控。在五行中,火生土,火对应的是心,土对应的是脾。如果一个人思虑过重,心被消耗过多,就会导致脾气虚弱。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文人和现在的知识分子常常被认为脾虚,因为他们经常用脑过度,心思太重。而中国人普遍擅长思考,这增加了脾气受损的几率。

2:太过安逸。中国人天生肌肉力量较弱,而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每日活动,肌肉过劳或过逸都会影响脾胃。过去的中国人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会消耗脾气;而现代人普遍缺少运动,从过劳变成了过逸,也会削弱脾气,导致脾虚。

3:放肆饮食也是脾胃生病的原因之一。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饥饱失常的情况。而现代人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的变化,饮食过饱或者经常摄入高热量食物都会伤及脾胃。

补脾时需要辨证施治。如果想要补脾,就需要弄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一:脾气虚。脾气虚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忧思劳累、久病重病和素体脾虚(天生体质脾虚)等。脾气虚的表现包括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和排便无力等。

舌脉的特点是舌淡或伴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脾气虚严重的危害包括食物不能被充分转化和吸收,容易生湿邪,出现中气下陷、头晕和内脏下垂等症状,还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皮下瘀斑、出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和牙龈出血等。

推荐的饮食包括黄芪薏米粥和黄芪党参粥。黄芪薏米粥的做法是将大米、黄芪和薏米一起煮成粥,具有补元气、止泄泻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

黄芪党参粥的做法是将黄芪、党参、茯苓和生姜一起煎煮,然后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具有健脾补气消脸黄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者。

二:脾阳虚。脾气虚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时,人会感到寒冷。过于贪凉、平时摄入生冷食物或居住环境温度过低都会损伤脾脏的阳气。

脾阳虚的表现包括大便清稀甚至腹泻、腹痛腹胀、喜欢温暖和捂着肚子、遇寒腹痛加剧、畏寒肢冷、口淡乏味、面色虚浮苍白和女性白带清稀量多等。舌脉的特点是舌淡胖伴齿痕,舌头伸出时还会有水滴出来的感觉,苔白滑,脉沉缓。

推荐的饮食包括温阳化湿汤。温阳化湿汤的材料包括砂仁、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和瘦肉。将这些材料加水煮半小时,然后加入猪肉再煮半个小时即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每周吃一次或多次都可以。

三:脾阴虚。脾阴虚会导致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口渴喜冷饮、舌红少苔或有裂纹、大便干燥等症状。脾阴虚的原因包括饮食不调、久病伤阴、情绪不稳等。脾阴虚严重会影响水液代谢,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口渴、尿量减少、便秘、皮肤干燥等问题。

推荐的饮食包括润肺养阴汤。润肺养阴汤的材料包括沙参、百合、玉竹和石斛。将这些材料加水煮半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再煮一段时间即可。这道汤具有滋养肺肾、润肺养阴的功效,适用于脾阴虚导致的口干、咽干等症状。

#夏天生活图鉴#此外,对于补脾的饮食还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富含养分的食物,如小米、薏米、山药、红枣、核桃、花生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有助于滋补脾胃。此外,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以免给脾胃增加负担。

除了饮食调理,平时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的功能。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和情绪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补脾的方法因人而异,具体的补脾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建议在补脾过程中,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补脾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1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