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bull工作13西津渡里寻古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西津渡里寻古迹, 南山松下鉴本草 ·04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和时行。4月17日,在邓立春主任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主题为“西津渡里寻古迹,南山松下鉴本草”的镇江行。 当天下午我们便如约来到西津渡。西津渡依附于云台山麓而建,始成于三国时期,历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路漕运的枢纽,亦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的西津渡,几度见证了帝国的兴衰、王朝的更替,也迎来送往了数不清的铁甲将军、白衣侠士、文人墨客。临川先生王安石当年从西津渡扬舟北上,即景抒情写下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津古街全长近千米,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旧石板的老街上屋宇鳞次栉比,青砖灰瓦掩映下衬得朱门绮户格外夺目。券门上的题词“飞阁流丹”形容此景可谓恰如其分。街道两旁林林总总的店铺传出的叫卖声、管笛笙箫声此起彼伏,交织在耳畔。更有店里那各色美食零嘴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一时间恍如置身于繁华喧嚣的昔时盛况。古街有一段石板路的中间坡面留下了深深的凹痕,为旧时运货独轮车磨砺所成的车辙,可见古渡当年的繁盛。眼前仿佛能看见络绎不绝的车工们往来奔波,能感受到他们身体里涌现的源源不断的生之潮流。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义渡局无不给古渡口更添一份历史的厚重,引得伫立的后人激发出幽幽思古之情。五十三坡上一幢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的建筑为英国领事馆旧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将镇江辟为通商口岸,因而在此修建英国领事馆。百年风云激荡,那是一个时代的挣扎和彷徨,回想那段丧权辱国的国难时期,我放慢脚步,轻轻离去。 第二天上午,我们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行至南山脚下,开始本次行程的重头戏:阅鉴本草。南山蜿蜒起伏的山坡叠青泻翠,逶迤的薄云仿佛纸片似的紧贴在湛蓝的天穹。凝眸望去,一枚红日悬挂当空,但还不觉刺眼。清风抚过草地,又吻过人们的脸庞,旋即向密林深处遁去。此次我们特地邀请了中草药鉴定专家唐波老师同行。唐老师从事中药材鉴定工作数十载,有着深厚的鉴别功底,丰富的药材知识,且为人温和谦逊。他带领我们一路走走停停,边采边鉴,有时还会加入他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趣事奇闻,让我们觉得如沐春风,无形中对祖国传统医药更增一份热爱。一些平日仅在书本中熟识的药材竟和路边的不起眼草木一一对应,瞬间生动起来,如车前草、老鹳草、半夏、泽漆、山药等等;而多味新识的药材亦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药学知识,比如益气健脾、活血止痛的峨参,活血止血、解毒生肌的枫香脂,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盐肤木等等。一路上惊喜不断,麦冬、太子参、南沙参、乌头、首乌藤等不一而足,仿佛多年老友不期而遇。每每发现一味药材,大家就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小心翼翼挥动药锄,力求能完整采出。 我们穿过密密的山林,沿着山间小路向更深处徒步而去。山路渐行渐陡,及至半山腰,隐隐约约见峭壁上有一山洞,走进细看,有一石碑写着“莲花洞遗址”。根据碑文记载,此洞曾被考古挖掘出数万年前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哺乳动物骨骼化石。即石器时代已有远古人类在此活动。我们人类从先祖一开始的蒙昧无知,听命于自然,通过不断学习摸索,不断积累经验,适应自然,改变自然,最后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千百年前的先贤们传承下来的中医药知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一直福泽着华夏大地,护佑着这块土地上的子民,为炎黄子孙的绵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的民族拥有璀璨的文明,也历经了难言的苦楚。如今,世界局势风云际会,我们需要借古鉴今,守正创新,每个儿女都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的崛起必将无法阻挡。此时此刻,脑海中一句熟悉的旋律不停盘旋: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END 江阴杏林 作者 吴春 编辑 柳吟 审核 邓立春 作者介绍 吴春 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肿瘤内科二科)主治中医师,中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力教授、医院刘鲁明教授、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医院沈伟生主任;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擅长把肿瘤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与中医辩病辩证相结合,增效减毒,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1、解不开的本草情缘——参加镇江南山“本草阅鉴”活动有感 2、纸上得来终觉浅,竞向山中草药寻!——宜兴“鉴阅”本草活动记(一) 3、中药配方颗粒的前世今生——参观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成形”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8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 下一篇文章: 中医中药学表格总结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