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味药南沙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strictaMiq.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饮片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切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周边黄白色或淡棕黄色,皱缩。气微,味微甘。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能补,微寒清凉,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主以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以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功效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主治病证(1)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2)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9~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反黎芦。 故事传说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的弟子吴普随华佗行医,一日见一少年的小腹及阴中引痛如绞,汗流满面,疼痛欲绝。华佗令吴普前往医之。吴普取出沙参捣筛为末,米酒送服一小匙而愈。华佗为吴而悦。又一日,一妇人白带甚多,吴普又用沙参为末,令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而愈。华佗问吴普用药之由,吴普曰:“白带多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所致。”华佗对吴普的长进极为欣慰。 清代黄云鹄《粥谱》云:“用沙参、粳米、冰糖煮粥,润肺养胃,热病口渴有效。”清初傅青主认为,骨蒸有汗宜牡丹皮,骨蒸无汗宜沙参,有汗无汗地骨皮均宜服用。傅云:“用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入脑中。夫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自愈,头痛亦除矣。”他还强调,此方不但能治头痛,兼治脑疼,无不神效。 玄门道医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9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仝小林丨糖尿病治疗经验
- 下一篇文章: 香烟全新价格大前门软最新价格多少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