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秋色宜人香凝露,满城金黄诗酒歌
寒露: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晚秋时节,丰收已过,寒气凝露,也提醒着人们该加衣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又分为三候: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初候,鸿雁来宾。时至寒露,鸿雁南迁,有种说法是宾同滨,是水边的意思,鸿雁都飞往江南水滨。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始黄华,菊花此时已经盛开。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也就是寒露的三重标志:大雁南飞、雀鸟不见、菊花独秀。 丨寒露习俗丨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 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逐渐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寒露登高习俗在北京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斗蟋蟀: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丨寒露食俗丨 饮菊花酒: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螃蟹: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吃柿子: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丨寒露养生丨 在秋天里,“秋燥”很容易伤人,在饮食调理上要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既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又利肠解毒、调整血压、静心安神。 朝盐晚蜜: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养阴防燥:寒露后,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特别说明—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迎泽故事” 邮箱:yingzefb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xz/11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岐黄学者刘维谈立秋节气与养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