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婺城区文联

婺城区作家协会

花满南山之南文创长仙之源

林胜华

是高校教师开展课题科研采风之故,结交了很多朋友,认识了诸多文化教育宣传战线上的精英。在一个隆冬之际,吴远龙君、周国良君带着我从北山脚下驱车穿越城市喧嚣,一直向南驶,我们的车子朝着婺城正南方的墨绿屏障南山移动。车外寒风凛冽,车内却是热火朝天地探讨着安地文化。“西溪到了!”国良君朝着车窗外说,我还没反应过来,心底泛起嘀咕:“西溪不是在杭州吗?”远龙君也附和着:“安地的梅溪流域已经打造成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因而梅溪被誉为金华的西溪。”原来如此啊!看着车窗外梅溪畔诗意如画的风景,气势磅礴、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静谧南山渐近视线,想到了晋代诗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苏东坡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首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抓住“南山”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告诉人们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山之南,长仙之源”的南山安地,感悟一下陶渊明这位大诗人的意境。

一、婺州望族仙源申氏发源地

安地,古名“仙源”。在金华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金华县志》载,村落唐朝初期初建,名曰“樟村”。明末清初,变更村名为“仙源”,清朝雍正初年(年),金华县令赵泰生曾在村口四脚亭匾上题“仙源深处”四字。

金华市仙源湖旅游度假管委会、安地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安地镇是婺城区下辖的一个镇,从古至今历经沧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集镇始建于唐初,曾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安地,距金华市区15公里,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坐落在金华城市南的南山脚下梅溪江畔,东与雅畈镇接壤,东南与武义县交界,西南与箬阳乡相接,北与苏孟乡毗邻。仙源湖背靠南山山脉,婺江支流梅溪穿区而过,拥有千年古街、百年商埠、安地十景、梅溪风情等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在安地镇人民政府宣传委员邵旭萌指引,宣传干事小徐的亲自带领,穿梭几条街巷后来到了安地村申寒公后裔申瑞清家,精神抖擞、开朗健谈的老申如数家珍地把家谱搬了出来。

安地村在金安大道未改道前,原金华到安地的老路和金安公路都沿石人山山脚修,村的形状酷似“火腿”,至今还有人把安地叫“火腿村”。在金安大道改道后,金安大道沿梅溪河岸走,安地村遂由过去的“火腿”形变成现今的“元宝”形。安地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后唐末后晋初。始迁祖申寒公自苏州迁金华城南山口,因地取名上冈口,今安地上干口村。据《仙源申氏宗谱》载,“婺州仙源始祖谓寒,字守年,号惠善(-),娶叶氏,卒后合葬上干塘坞口。生五子讥、识、诚、议、诫,仙源申氏第一世。”宋、元之际著名学者浙东学派、金华学派中坚“北山四先生”之一行山金履详有赞曰:“天福有德,克鞏克昌。子子孙孙,勿替引长。”仙源申氏第二世申讥,出生于公元年,为寒公长子。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的宋濂,有赞曰:“孝友日笃,忠敬自持。语言不苟,动息以时。生气俨若,仰之敬之。”还有诸如王栢、苏伯衡等名家为之《仙源申氏宗谱》泼墨留字,足以说明婺州申氏家族之望。南宋“东南三贤”吕祖谦、朱熹、张栻曾多次尝游上干村,醉酒吐诗留下许多古文献,朱熹留有书文“南山之南,长仙之源,子兴佰恭,常游其间等。”后来把虹桥卧月、小三玉印的山岗口至竹坞眠云,马岭龙吟等地范围称之为仙地。九传而下的申氏后裔不断繁衍发展,居业外移。公元年,申希安在江西为官,回乡省亲见前街之地四面环山,溪水依家,清丽明净,山水秀丽,人称“门前青山千秋画,户后流水千古琴”的平安宝地也。后人就简称为“安地”。民国时期,仙源古村还存有仙源桥条石、仙源元洞门、仙源志房明堂、仙源厅、仙源小学及仙源深处等故名。从此,这里留下了仙源、安地双重的名称。申氏,早在五代十国,即公元年左右的时候为躲避战乱,从山东、河南一带迁徙至婺州南山谋生。申氏先人迁居到婺州南山后,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独好,又有山可樵、有水可泛、有荒可辟、有地可耕,而且能远避战火,是一块世所难觅的神仙宝地,一处非常宜人居住的地方。地处交通要道,是商人交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古时传递文书者或往来官吏住宿补给之地。

二、历为乡镇政府治所所在地

安地在金华的历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安地,四面青山环抱,村口石人山(别称:后山)、真武山(别称:半盘山)两山相守,两山间隔约三、四百米,形成一个天然源口,是进出南山的唯一出入门户。安地为半山区乡镇,有一半以上村落位于山区,交通不便。自然,安地村成为交通咽喉。山货物资均需从此处中转。进入源口,中间是一块约3平方千米的盆地,安地村的石人山和秤钟山(注:秤钟山即现今的上坞盘,据金华道光县志记载此山名叫秤钟山)相互对峙、相互照应,形成犄角势,两座山犹如两位不知疲倦的忠诚卫士日夜守护着安地,保护着安地一方百姓的平安。

康熙《金华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记载:金华,禹贡扬州之域。周礼职方氏扬州之山镇曰“会稽,夏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号于越。”

春秋时,越勾践并吴,六世后越为楚威王所并及秦灭楚,分吴越地置会稽郡领县二十四,乌伤、太末县为之一。永建四年以吴越地广分浙江以西焉,吴郡以东为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姑分会稽郡置东阳郡,属扬州,领县九:长山、太末、乌伤、永康、信安、吴宁、丰安、定阳、遂昌。晋因之。

清乾隆《汤溪县志?都鄙》记载,“寄金上庄县之东边,长山、石门、万坦、后金、东仓、西仓、石道畈、石狮头、湖石坪、下溪、窄坑、菴脚、吕塘下、窑头、上蒋滕、龙蟠、新塔下、王五元、朱机头、沈天田、栅原、通远门、东陈、下滩、安地、施村、后杜、乌居头。”

年(民国17年)2月,中共宣平县委派陈玉川来安地一带开展工作,6月建立中共安地支部。

1年(民国19年)1月,中国共产党红军北路军游击队在安地蒋里建立,蒋宝贤任总指挥,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攻打雅畈警察所等处。年底,被国民党武装镇压。

年(民国27年),金华县安地乡镇联合办事处,管辖安地乡(10保)、雅畈乡(13保)、秋都乡(9保)、庆瑞乡(8保)、竹善乡(9保)、双蟾乡(8保)、云岩乡(6保)、梅溪乡(10保)。

年(民国31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金华,金华县政府初迁安地,再迁高儒、瀛头等地。时金华县40乡镇保中,除安地云岩乡、石柱江山乡外,均被侵占或窜扰。

自此之后,安地建制虽有多次调整,但一直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年10月1日,安地乡杨村蓝马儿(畲族)作为金华地区少数民族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参加北京国庆观礼。

今安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在安地村,辖喻斯村、雅干、寺口村、南郭村、和村、杨垅村、安地村、蒋里村、酒园村、雅傅村、岩头村、三潭村、郑宅村、小同村、回坑村、文明村、南七新村、西周村、项村、上干口新村、外畈村、茶山下村共22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有多个姓氏,是一个多姓村,聚居有汉族、畲族、壮族、朝鲜族等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9%,其它族约占1%,各民族间相处融洽。

三、长仙之源山货物资集散地

安地镇坐落于,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安地位于金华南山脚下,境内山多田少,一田一水八分山。属高山丘陵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峦起伏,最高海拔米,最低米左右,一般在-米之间。地质构造为侏罗系上统,分布于南山、金衢盆地盆底南侧斜坡地带。金华南部为强烈火山喷发带的一部分,已发现多处火山机构和机体,如箬阳火山穹隆等。南山是金华境西南及南部诸山的统称,西南-东北走向,绵亘于山坑、塔石、溪口、箬阳、周儒、莘畈、岭上、山脚、外畈、安地、华南等乡镇。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在流水侵蚀下,西南诸山,谷深坡陡,多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是白沙溪、厚大溪与瓯江水系的松阳溪、宣平溪的分水岭。向东北延伸,山势渐趋平缓,多呈块状丘陵。康熙《金华府志》记载,金华诸山,蜿蜒起伏,势如游龙,腾空架云……西南诸峰数重,近者横如几案,远者环如城郭。

安地的农田水利条件优越,东干渠道自安地水库流出,与梅溪及其它小溪灌注各地。梅溪属于武义江流域,源于箬阳平顶坑,东北流,至瀛头。梅溪全长54千米,集雨面积平方千米,金华境内平方千米,安地水库以上比降10‰,安地水库以下比降3‰。仙源湖,即安地水库(以当时的安地乡即今安地镇名为库名),三面环山,一面平川,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山水相映,景色尤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旧时蓄水靠湖、塘,宋淳熙年间(-),金华县丞江士龙令耕者出力,田主出谷,修筑官私塘、湖。现安地水库大坝坝高为48.5米,坝长为米,正常蓄水位.44米(黄海高程),水库总库容为万立方米,是水利部挂号的全国重点防洪水库。年11月26日,金华市政府62次常务会议决定,将安地水库确定为金华市第二饮用水水源。

安地北部属于缓坡岗地江南片,多呈馒头状浑圆低丘地貌,土壤以红紫色沙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广,有利于林业发展。安地,气候凉爽湿润,雨量充沛,光照一般,无霜期短,是林粮并举的山乡,以三多、林多、竹多、茶多为其特色,发展林、牧条件优越,为金华市主要毛竹产区之一。

安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若干原野生动植物已经或正在向人工养殖和栽培转化。且不论鱼类和花果,即如鸟类中鹌鹑、植物中的芦笋等,近年来亦已成为人工所养殖和栽培。主要野生动物有鱼、两栖、爬行、鸟、兽等5类81科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虎、金钱豹、云豹、黑鹿、白颈长尾雉5种;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苏门羚、鸳鸯、虎纹蛙等26种。鱼类有5目9科36种,包括鲤科的鲫鱼、鲤鱼、辫结鱼、青鱼、草鱼、圆吻鲴、银鲴、黄尾鲴、白鲢、鳙鱼、三角鲂等,鳅科的泥鳅,鮠科的黄颡鱼、岔尾黄颡鱼、长吻鮠、切尾鮠,鲶科的鲶鱼,鳢科的乌鳢,合鳃科的黄鳝,鳗鲡科的鳗,鮨科的鳜、斑鳜,塘鳢鱼科的沙鲤。两栖类有2目6科16种,爬行类有3目8科28种,鸟类有15目37科种,兽类有8目21科59种。安地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域,植被水平分布,南山丘陵山地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树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丛,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青冈、苦槠、白栎、樟树、枫香、化香、茅栗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水杉、银杏、金钱松、福建柏、鹅掌楸、香果树、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杜仲、凹叶厚朴、青檀等。木本植物有80科种,草本植物有63科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马铃薯、玉米、豆类等,主要林木有柳杉、杉木、松木、毛竹,经济林有茶叶及柑桔、苹果、桃、梨、茉莉花等。此外尚有野生药材分布山区,有多种,主要有白术、前胡、半夏、黄精、百合、桔梗、白芍、前胡、何首乌、女贞子、鱼腥草、南沙参、千里光、龙胆草、鹿含草、杜细辛、石菖蒲、败酱草等,动物药材有蕲蛇、蜈蚣、豹骨、金蝉衣、穿山甲等。安地盛产土蜂蜜,民国4年《建设月刊》载:“金华之土蜂业,极形发达,每年产蜜可达11万斤之多。然因固守旧法,蜜质不良。”是一个以种植桂花和各色苗木及花卉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和销售供应基地。安地桂花,是全国闻名的花卉品牌,有状元红、金球桂、硬叶丹桂以及天香台阁、玉玲珑等既好看又珍贵的品种,占世界已知桂花品种的80%以上。安地是金华木材、毛竹、茶叶的生产基地,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还产柑橘、葡萄、生猪、蜂蜜、珍珠等。乡镇企业有萤石选采、塑料制品、水泥制品、锯板、制茶、食品等类,萤石、薄膜、包装箱、预制板、茶叶远销各地。安地盛产毛竹、木材、茶叶等,农副产品有竹笋、笋干、桂花糕之类。

安地是南山一带的水上运输枢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安地上游的四条溪流和梅溪是南山一带物流进出最主要的物流通道;安地是古时金华一带主要的山货供应地和贸易集散地。安地上游各个村落的货物,山上的树木、毛竹及山货全利用这四条山垅的溪流漂运汇聚于安地的梅溪,在梅溪再把木筏、竹筏连接成长排,而后顺梅溪而下撑到金华婺江、兰溪兰江去卖。货物出手后,再从金华、兰溪用乌梢竹排带回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日用品。安地以水路作为主要货运流通的这种方式从古时一直延续到年公路开通后,才逐渐被公路运输所取代。自古以来金华、兰溪一带的木材、毛竹、木柴、木炭及竹木制品和山货很大部分由安地输出并供应。光绪二十年()前曾设有梅溪市,按照农历开市,俗称“市日”。安地是逢一、四、七开市,商贩云集。今仍有“渡船头”码头遗址。

四、仙源安地历史承载的老街

安地是南山通往金华城里的唯一通道和商贸物品集散地,自古以来安地的工商业就相当发达。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特殊,经商环境,生活环境,气候条件都非常好,外来经商者青睐安地,选择留居安地,由此慢慢地变成了移民村、百家姓村。据坊间流传,一直在安地繁衍生息的百家姓中,早于申氏先人来到安地居住的是石氏族裔和林氏族裔,后来这两姓族裔或因向外迁徙离开安地,或因家族中道有什么不遂或其它原因,逐渐式微,到今天石氏后裔在安地已无人,林氏后裔还有,但均没申氏发达。至于石氏族裔和林氏族裔的先人到底在何朝代迁徙到安地不得而知,皆因石氏、林氏两族都没有留下族谱可佐。

安地是个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丰富集中,安地村老街古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有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人文气息,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风貌之镇、山环水绕幽居之镇、民风淳朴生活之镇。安地村四面环山,村落背山面水而建,村背后的石人山即成了安地村的一道天然屏障,风灾很少降临安地。而村前的梅溪河长年流水不断;它不但保证了南山一带的水上货物运输,还保证了沿河两岸的农田灌溉,旱灾很少发生。安地村有山水护佑,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地利人和,是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是一块非常宜人居住的地方。安地集镇是雅干、郑宅、外畈、箬阳、项村四条山垅人民的集聚地,其中雅干、郑宅两条垅是古时武义、宣平通往金华府的大道;安地上游四条溪流在安地汇集于梅溪,特别是郑宅垅上游的龙潭溪更是水源丰沛、源远流长,经年流水不息。由于古时安地商业发达,辐射面广,货物的流通量也相当大(安地在公路修通之前,货物运输大部分靠水路,小部分靠人力)。安地村的几个河埠头就作为货物运输的中转站,承载着货物运转的主要功能。像上安地埠头、水店前埠头、上埠头等几个埠头每天装货、卸货,人上人下,整天不停。这几个河埠头因水库修建后,泄洪时原河床被冲改道。

长期以来安地作为一个商贸集镇,经商的人多。久而久之,许多商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商贾大户。他们在经过长期的商业经营和财富积累后,购置了大量的田产、山产、房产。由于财富源源不断地增加,建造宗族大宅也就成为了当时一些乡绅、商贾、富户们的首选。他们在对安地村进行了全面地、科学地、精心地规划布局后,以徽派的建筑风格形式,在安地建造了许多气势宏伟的精美大宅。现大部分的老宅由于年久破败已经拆掉,幸存下来较具代表性的建筑只有鲍氏家族的祖宅(原宅主鲍瑞堂)、鲍氏家族的祖宅(原宅主鲍虎堂)、申氏家族的祖宅(原宅主申清善)、建于嘉庆十四年的申氏祖宅(申顺汉)、廖氏家族的祖宅(原宅主廖振芳)、周氏家族的祖宅(周金高)、朱氏家族的祖宅(朱家彬)、林氏家族的祖宅(原宅主林锦助)等一批庭院大宅,以及曾经坐落在前街的申氏族厅(老学堂)和后街的申氏族厅(大礼堂)等规模大、气派大的厅院。这些婺派古建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风雨雨,硕大的磐石,粗大的柱子,结实的横梁,宽敞大气的厅堂,仍不失当年的光彩辉煌和曾经的荣耀富足,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历史的经典故事。毋庸置疑,安地众多大宅的存在,足可证明安地曾经的繁华、富庶和兴旺。

安地村一条从东北头至西北头贯穿整个安地村约千米的后街两侧就满满当当排列着多家店铺。古时安地后街是负有盛名的商业街,在后街上开设的店铺有副食品店、日用百货店、布店、裁缝店、肉店、酒店、米店,餐饮、住宿、茶肆、理发、镶牙,铁器、蔑器、家具,做建筑的、做木做篾、穿棕弹棉花的等等;总之,吃穿住行,各业作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三十六行,行行俱全;各类海货、山货、补品、药品、农产、水产,竹木柴炭,样样齐备;经营者按业设铺、各营其业,公平买卖,有序竞争,诚信守义,规矩经营。久而久之,安地声名远播,人气不断集聚,就连最负经商盛名的徽商都慕名赶来安地经营。慕名前来安地经商的有小小兰溪赛苏州的兰溪商人,还有来自杭州、萧山、绍兴、诸暨、义乌、东阳、永康、武义、宣平、丽水、缙云等地的商人。可谓商贾辐辏,人才济济;货源通达,贸易兴旺。

五、南山之南旅游度假最美村

金华南山,与北山隔江遥望,是金华南面的一道巨幅屏障,安地镇,倚靠在金华南山的高山丘陵之下,享用着南山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镇人民政府驻地安地村,两面为山,村落地势相对较平坦,是为安家立业之佳处,故名安地。镇名由此而得。据古代郡志记载“安地者,平地也。”

1年11月被浙江省林业局命名为"桂花之乡";2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并在境内设立了全省第十二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是省内唯一一个城郊湖山型旅游度假休闲区。年,获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年启动了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工作,以建设最美河流、最美生态廊道、最美村庄为要求,高标准、高定位地推进梅溪沿线7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由点连成线,再覆盖梅溪两岸整个面,最终打造成片的宜居、宜游的高端民宿区;年度假区水上运动中心温泉项目正式对外营业,动物园增设夜景项目,雅干垅、项村垅新增农家乐10家,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收入2.5亿元。

年7月31日,仙源湖扩容总规获省政府批复,从9.8平方公里扩大到40.57平方公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北有双龙溶洞观光,南有仙源休闲度假”,仙源湖扩容后按“一轴五区”进行空间构架。其中,北部为集观光游览、运动康体为一体的“梅溪滨水休闲观光”主轴;中部为集旅游服务、生活配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安地古镇生活休闲区”;南部为“仙源湖生态保护区”;西部为集生态观光、农家乐集群为一体的“项村垅生态农家休闲区”;东南部为集生态观光、民宿体验、运动康体为一体的“雅干垅民宿休闲体验区”;东北部为集旅游服务、休闲度假、运动康体、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安雅田园湿地度假区”。加快金华大南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提高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推进婺城旅游及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挖掘主题内涵,突出度假特色,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打造长三角最具花木产业特色的城市庭院型旅游度假区,带动南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现建有金华动物园、美地南山漂流、龙溪漂流、仙源谷漂流、十里桂花长廊游步道等游乐设施,开发建设了“仙源欧境”、“双溪源”、“香溪玫瑰园”等三个高档住宅区。这里,峰峦叠嶂、山泉淙淙、森林茂密,有千亩花卉苗木、万亩翠竹林等生态景观,更有10里桂花长廊,是省级森林城镇、省级卫生乡镇。

结语

安地村坐西北而面东南,背山而建、临溪而止,依山傍水、冬暖夏凉,古樟如伞、遮天蔽日,仙源深处、别有洞天;隔河相望,一块盆地,良田千亩,稻菽遍野,郁郁葱葱;放眼远眺,山峦逶迤、竹翠松茂,处处有景、季季不同,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古有武陵人到此寻桃花源,今有向往淳朴自然生活之人,远离浮世喧嚣吧,尽情在仙源安地放空自己,来一场陶渊明式的“隐世”纯享受之旅。

(注:文章参阅了由婺城区安地镇安地村申瑞清提供的4年版《仙源申氏宗谱》;文中图片由安地镇人民政府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花满婺城”征文大赛启事

在这里邂逅诗与远方

投稿信箱:wochiji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zy/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