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艾灸反应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3937.html 秘现反应,又称调整反应、好转反应等,中医又称“瞑眩反应”,是身体体质在调整改善过程中,由疾病逐渐走向健康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常做艾灸的朋友都知道,艾灸有着各种各样的秘现反应,每个人艾灸时的体验(即灸感)都是不同的,有些朋友会起水泡,有些朋友会出现部位酸麻,还有些朋友会出疹子。 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通过继续艾灸往往就能恢复正常。可很多对艾灸不熟悉的朋友,出现秘现反应时就会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灸下去。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解一下,艾灸的各类秘现反应,帮助大家打消无畏的顾虑。 1.艾灸时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极重,寒气与热相抵消,所以艾灸时会不怎么感觉到热;也可能是因为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此时可以选择加大灸量。 2.皮肤烫 艾灸时皮肤非常烫,说明艾灸的部位,正好有瘀堵现象,导致热力无法渗透下去,如果用手按的话,会感觉到疼痛或结节。可以用手揉按这些部分,促进经络的疏通。 3.局部皮肤凉 艾灸的时候,如果感觉某些部位很凉,其实不是本身凉,而是全身温度升高,而该部位没有升温,衬托下显得很凉。这是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的表现,应该继续艾灸。 4.艾灸后大量出粘汗 表明体内湿气重(多有脾脏方面的问题),通过艾灸正在排除这些湿气。平时要多吃素食,少吃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5.冷汗重 表明体内寒气重,多是肾脏方面有问题,要继续坚持艾灸。 6.手心,鱼际穴百会,涌泉冒凉风 表明体内有寒湿导致的瘀堵,继续坚持艾灸可改善症状。 7.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平时要注重关节保暖,冬天出门时戴护肘护膝;年轻人要养成正确的坐姿。 8.三阴交冒凉风 这是妇科炎症的表现,通过继续艾灸可以改善炎症。 9.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的时间长,灸量大,配穴不合理。此时应该控制灸量,同时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 10.百会冒热风 表明体内虚火旺。平时可以熬一些银耳莲子粥来喝,艾灸时要选择滋阴的穴位来降火。 11.鱼际冒热风 表明肺部有热,要疏通手太阴肺经,艾灸下焦或涌泉。 12.手心冒热风 表明心肺火旺,注意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 13.膝盖冒热风 表明胃火旺,灸中脘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14.涌泉冒热风 表明肾阴虚,平时要多吃黑色食物补肾,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乌鸡等。 15.艾灸后感到浑身忽冷忽热 这是身体不协调的表现,要规范日常作息时间,继续艾灸可改善症状。 16.艾灸后症状加重 可能是艾灸时间或灸量不够,亦或者身体太过虚弱。可通过继续艾灸和适当刮痧来尝试解决问题,如果不行请及时就医。 17.返病 之前已经好转的病情,此时又重新复发。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热性体质,热病患者不适合艾灸;如果不是热病,说明病情没有去根。 18.染病 艾灸后身体换上些新病症,说明之前身体虚,艾灸后阳气进入,正邪交战使身体机能失调。此时要求助专业的艾灸师针对病症进行施灸。 19.灸后皮肤出现红白点 表明体内有风邪,多与肝功能有关。通过继续艾灸红白点会逐渐消失,平时要注重肝脏的保养。 20.烦躁 表能体内有虚火,可以继续灸,但是不要艾灸上焦,平时要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 21.皮肤痒 表明体内有风邪且湿气重,用手揉一揉就能缓解症状。 22.酸麻胀痛 这是体内的精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正常反应。此时可以加大灸量,还可以通过泡药浴来疏通相关经络。 23.越来越凉或冷 寒气正在被驱逐,应加大灸量。 24.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涌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秩序渐进灸,5次后可灸大椎。 25.想睡觉 气血补充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脑补自然放松,想睡觉是正常反应。 26.鼻流清涕 表明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或近期感冒未愈,继续艾灸即可消除症状。 27.排尿多 表明身体毒素和寒邪正在从身体排出,可在原有穴位上加肾俞穴。 28.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继续艾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29.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出现气血虚弱的现象。 适当减少艾灸时间和力度,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30.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此时要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俗话说:“药不瞑眩,厥疾弗愈。”艾灸过程中出现排病反应是很正常,我们要相信老祖宗传承数千年的养生智慧;当然,排病反应的出现与体质也有关,没有排病反应也是好事。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喜欢您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cc/5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奇遇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