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暑气逐渐消退,秋燥来袭,四季循环,今年夏季反常的气候带来的外邪很容易影响到秋冬,会以各种疾病的形式发作出来。咱们养生讲究的就是防未病,预防秋冬大病的黄金40天就要到来了,抓住这段时间,可以积极预防秋冬的疾病困扰。

一、小心昼夜温差

二、小心秋季燥气

三、注意脾胃方面问题

秋燥伤肺和脾胃问题,我们可以常喝这两道汤食以及茶饮,帮我们养肺润肺,健脾养胃,补气升阳。

茶饮一:苏叶茯苓饮——缓解凉燥

准备紫苏叶15克,土茯苓30克,煮水饮用即可,注意是土茯苓哦,不是常用的白茯苓。一起煮水饮用即可。

紫苏叶疏风解表,化湿和胃,土茯苓利湿解毒,适用于凉燥。

汤食一:黄芪银耳梨汤——健脾养肺

做法:取黄芪2-3片、雪花梨1个、银耳2-3朵、百合7-8片。

黄芪提前浸泡半小时,银耳泡发,雪花梨切块。所有食材加适量水一起炖煮,开锅后煮半小时即可。

秋燥最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秋分后也是养肺的关键时期,常喝这碗黄芪梨汤,有助于润肺健脾,尤其适合经常咳嗽感冒、爱出汗、乏力、干咳无痰的肺气亏虚人群。

汤食一:沙参玉竹乌鸡汤——滋阴补气

秋分后的养生,应重在养“收”、滋阴,这碗沙参玉竹乌鸡汤对此很有帮助。

做法:

乌鸡处理干净后切块,入锅焯水备用。砂锅内倒水,锅内水开后放入乌鸡块、30g沙参、30g玉竹、适量蜜枣、里脊肉、生姜、陈皮,一起炖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乌鸡在滋阴补肾的同时还补五行之气;玉竹能养阴润肺、生津止渴,还有补而不腻的特点;沙参归肺、胃经,也可以滋阴,常用于治疗肺阴虚、胃阴虚等证。

入秋后常喝这汤,有助于滋阴补气、补水润肺,对于有干咳、咽干等秋燥症状的人来说尤为合适。

除此之外,秋季养肺调脾胃,食补山药是首选。

山药富含营养又容易消化,可长期服用,是中老年人及久病虚弱者调补脾胃的理想食物。

食疗推荐

山药蒸鸭

材料:鸭子克,山药、党参、姜片各25克,鸡内金15克,砂仁10克,炙甘草6克;料酒10克,盐、胡椒粉各适量,鸡高汤毫升。

做法:将鸭子剁成块,入沸水锅焯水后洗净捞出。先将各药材用适量水煎煮20分钟,倒入蒸碗,再放入鸭块。把料酒、盐、胡椒放入鸡高汤内,搅匀后也倒入蒸碗中,上蒸锅蒸2小时即可。

功效:此汤有补益脾气、养阴补血、促进运化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气阴两虚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倦乏力、津干口渴等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jz/1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