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tlmymy.com/

时至九月,秋天如约而至。秋高气爽,风清月明,虽有“秋老虎”威势不减,高温预警日日高挂,但早晚清爽的凉风仍代表了秋天的到来。

由夏入秋,久晴无雨,天气从湿热多雨转向日渐凉爽,此时天地之气不断收敛,气候干燥,“秋燥”引起的如口干、咽干、鼻燥、干咳、少痰、大便干燥等症状则日渐多见。燥为秋季主气,燥邪为病,可见伤津和干涩等外燥症,在脏腑亦多见伤及肺、肝、大肠的相关临床症状。

由夏入秋,久晴无雨,天气从湿热多雨转向日渐凉爽,此时天地之气不断收敛,气候干燥,“秋燥”引起的如口干、咽干、鼻燥、干咳、少痰、大便干燥等症状则日渐多见。燥为秋季主气,燥邪为病,可见伤津和干涩等外燥症,在脏腑亦多见伤及肺、肝、大肠的相关临床症状。

肺司呼吸,主气,呼吸运动是肺的重要生理功能。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和皮肤黏膜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鼻,喉等上呼吸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容易受外邪侵袭,对于气候寒热转变较为敏感,故有“娇脏”之称。燥邪为病,则首先容易影响到以肺脏为主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多发。

夏秋之交,应注重肺脏的调养,使肺气充沛,肺卫坚固,有效抵御外邪入侵,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临床可以适当运用甘寒清润之品,在此略做介绍。

南沙参

性甘,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祛痰益气的功效

麦冬

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

石斛

性甘、微寒。归胃、肾经。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此药需适当延长煎煮时间,提高药效。

玉竹

性甘,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

桑叶

性甘,苦,寒。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的功效。

养阴清润之品,配伍运用,煎服或代茶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弱者慎用。

除此之外,可以运用药食同源之品,烹煮药膳进行滋补,如百合,枸杞,银耳,黑芝麻,梨汁,甘蔗,荸荠,萝卜,大枣,瘦肉,鸭肉等。

中医调理需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建议咨询中医医师后选用。

--Theend--

供稿:徐霄

编辑:朱德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jz/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