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文章索引:01.执考篇01

备案、实习证明是什么?

02.执考篇02

谈中专、专长及师承代办问题

03.执考篇03

年医师资格报考条件列举及解读

04.执考篇04

民间中医怎么考老专长、师承和新专长

05.执考篇05

代表考生给医考中心的一些建议

06.执考篇06

如何使用视频加速器高效的复习

07.执考篇07

最新版百度网盘使用教程

08.执考篇08

视觉障碍考友如何考执业医

09.执考篇09

22中医执考报名前重要提醒

10.执考篇10

从中医执考大纲变化历史谈考试趋势

11.执考篇11

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12.执考篇12

执考公告后咨询问题的统一解答

13.执考篇13

中医执考复习计划规划建议

14.执考篇14

中西医执考复习计划规划建议

15.执考篇15

22中医/中西医官方指导用书变化详细列举

16.执考篇16

中医执考复习大提点

17.执考篇17

中西医执考复习大提点

18.执考篇18

献给考友:往届考友的执考备考历程

19.执考篇19

执考报名步骤详细说明

20.执考篇20

执考报名相关问题的补充说明

21.执考篇21

执考报名网上/线下审核需提交材料的详细说明

22.执考篇22

执考报名审核再提醒

23.执考篇23

执考各地报名审核方式大盘点

24.执考篇24

年后,执考复习该如何继续进行

25.执考篇25

如何知道自己审核通过

26.执考篇26

中医/中西医综合考试中医基础5门科目分析

27.执考篇27

中医综合考试中医临床5门科目分析

28.执考篇28

中西医综合考试中西医临床5门科目分析

29.执考篇29

中医/中西医综合考试西医5门科目分析

30.执考篇30

中西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内科学病证法方速记

31.执考篇31

中西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2.执考篇32

中医执业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3.执考篇33

执业医审核后如何找回复习状态,兼谈复习方法

34.执考篇34

中医助理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5.执考篇35

中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趣记

36.执考篇36

疫情对我们执考有什么影响

37.执考篇37

中药方剂思维导图速学模式

38.执考篇38

疫情复杂,当前复习的一些建议

39.执考篇39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卡片详细介绍

40.执考篇40

关于中医技能考试信息化与试题分期投放试点消息的解读

41.执考篇41

22执考篇文章阶段性回顾(前40篇汇总整理及解释)

42.执考篇42

21年中医执业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3.执考篇43

21年中医助理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4.执考篇44

21年中医执业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5.执考篇45

21年中医助理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6.执考篇46

21年中西医执业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7.执考篇47

21年中西医助理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8.执考篇48

21年中医类别综合考试考情对比汇总

49.执考篇49

中医执考西医重点摘要汇总

50.执考篇50

怎么做好笔试第一轮复习的收尾

51.执考篇51

中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2.执考篇52

中西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3.执考篇53

技能复习前的笔试模拟卷分值评估

54.执考篇54

中医执业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5.执考篇55

中医助理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6.执考篇56

中西医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7.执考篇57

谈中医/中西医技能资料的使用和复习的思路

58.执考篇58

谈技能第一站用药组方技巧思路

59.执考篇59

中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0.执考篇60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1.执考篇61

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二站答题详细说明

62.执考篇62

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三站答题详细说明

63.执考篇63

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4.执考篇64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5.执考篇65

4月底技能阶段性复习的建议汇总

(上下滑动可查看执考篇所有文章,从51篇开始为技能相关文章)

01

肺卫系用药

1、银翘散①感冒: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②水痘-常证: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③紫癜:风热伤络——疏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2、桑菊饮①咳嗽: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②血证-鼻衄: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3、桑杏汤①咳嗽: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②血证-咳血: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4、桑白皮汤①喘证-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②肺胀: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5、沙参麦冬汤①咳嗽:内伤咳嗽肺阴亏耗——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②肺炎喘嗽-常证: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③麻疹-顺证:阴津耗伤证(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④丹痧: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6、小青龙汤①哮病-发作期: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②哮病-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③肺胀: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痰降逆——小青龙汤7、麻杏石甘汤①喘证-实喘: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②肺炎喘嗽-常证:风热闭肺——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麻杏石甘汤③肺炎喘嗽-常证: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④肺炎喘嗽-常证: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⑤水痘-变证: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⑥麻疹-逆证: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

02

脾胃系用药

1、归脾汤①心悸: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②不寐: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③痫病: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④眩晕:气血亏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⑤郁证: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⑥血证-吐血: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⑦血证-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⑧血证-紫斑: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⑨血证-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⑩内伤发热: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紫癜: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2、保和丸①胃痛: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②呕吐: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③泄泻:食滞肠胃——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④小儿泄泻-常证: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⑤积滞:乳食内积——消食化积,和中导滞——乳食积滞,消乳丸;食积者,保和丸3、黄芪建中汤①胃痛: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②黄疸-阴黄: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4、苓桂术甘汤①心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②呕吐:痰饮中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5、参苓白术散①肺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②泄泻: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③痿证: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④小儿泄泻-常证: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6、藿香正气散①呕吐: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②泄泻: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③小儿泄泻-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03

肝胆系用药

1、天麻钩藤饮①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②眩晕: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③中风-急性期-中经络: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④颤证:风阳内动——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2、柴胡疏肝散①胸痹: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②胃痛: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③腹痛: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④胁痛:肝郁气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⑤黄疸-消退后调治: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⑥鼓胀: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⑦郁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3、龙胆泻肝汤①不寐: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②痫病: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③胁痛: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④血证-鼻衄: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⑤血证-吐血: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⑥癌病:湿热郁毒——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⑦湿疮: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⑧痄腮-变证: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⑨鼓胀-变证:鼓胀昏迷——清热豁痰,开窍息风——龙胆泻肝汤合安宫牛黄丸4、羚角钩藤汤①颤证:痰热风动——清热化痰,平肝息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②肺炎喘嗽-变证: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③麻疹-逆证:邪陷心肝——平肝息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04

肾系用药

1、六味地黄丸①不寐: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②鼓胀: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③郁证: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④血证-齿衄: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⑤消渴-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知柏地黄丸①血证-尿血: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②内伤发热: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③精癃: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④鹅口疮:虚火上炎——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⑤紫癜: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左归丸①痫病: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②眩晕: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③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④腰痛: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⑤崩漏-肾虚证:肾阴虚证——滋肾益阴,止血调经——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⑥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⑦带下病-带下过少: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4、右归丸①腰痛: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②崩漏-肾虚证: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加党参、黄芪③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④不孕症:肾阳虚——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05

血瘀系用药

1、血府逐瘀汤①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②胁痛: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③内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④癌病:瘀毒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血府逐瘀汤⑤闭经: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2、通窍活血汤①痫病: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②头痛-内伤头痛: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③眩晕:瘀血阻窍——活血化瘀,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3、少腹逐瘀汤①腹痛: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②痛经:寒凝血瘀——温经暖宫,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③不孕症:瘀滞胞宫——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4、身痛逐瘀汤①腰痛: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1.备考重要文章索引:返回文章开头查看

2.备考技能文章列举:

51.执考篇51

中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2.执考篇52

中西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3.执考篇53

技能复习前的笔试模拟卷分值评估

54.执考篇54

中医执业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5.执考篇55

中医助理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6.执考篇56

中西医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7.执考篇57

谈中医/中西医技能资料的使用和复习的思路

58.执考篇58

谈技能第一站用药组方技巧思路

59.执考篇59

中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0.执考篇60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1.执考篇61

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二站答题详细说明

62.执考篇62

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三站答题详细说明

63.执考篇63

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4.执考篇64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5.执考篇65

4月底技能阶段性复习的建议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1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