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要注意养护肾中医师为你推荐5
冬季寒冷,手脚冰冷、感冒咳嗽、胃痛腹泻的人增多,冬季也是水液代谢相关的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冬季该如何养生呢? 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内科)中医师金清龙,为大家介绍冬季养生要点并推荐几款药膳。 冬季养生 要注意肾的养护 在中医看来,立冬之后,大自然的阳气收敛闭藏,等来年春天才开始生发,人体顺应自然,避寒就温,就要关闭开泄气机,将阳气紧紧闭藏在身体内。 而体表失于阳气固护,容易感受寒邪,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下输膀胱,肾脏负担加重,易导致一些与水液代谢相关的疾病发生,如肾炎、遗尿、水肿等;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因此,冬季养生“贵乎御寒保暖”,要注意肾的养护。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弱,摄入的食物和药物易转化成营养精微,滋养脏腑。因此,在冬季进食滋补药膳也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 如何正确选择 适合的冬季药膳? 金清龙医师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和肾的独特生理功能,为大家推荐5款药膳。 1.紫苏生姜红枣饮 材料 紫苏叶10克,红枣3枚,生姜3片。 做法 将紫苏叶、红枣、生姜同时置入锅中,大火烧开后慢火10分钟出锅,代茶饮即可。 功效 温胃散寒,健脾消食。适合平素脾胃虚弱、应酬较多、暴饮暴食的人群。 药膳解析 平素脾胃虚寒,冬季更易出现胃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加之冬季元旦、春节等节日较多,人们应酬增多,饮酒、暴饮暴食等的机会增加,更加重脾胃负担。因此冬季适当温胃散寒、健脾消食,很有必要。 紫苏叶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红枣健脾益气;生姜散寒止呕。 2.腊八粥 材料 芡实、薏仁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粳米克。 做法 先取上述除粳米以外的八种原料煎煮40分钟,再加入粳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 功效 健脾祛湿、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咳嗽等症。 药膳解析 冬季体虚患者正气不足抵御寒邪的侵袭,需要适当补充营养扶助正气以御寒邪,而腊八粥性质平和,口干较佳,故老人、孩童等均可食用,以达健脾祛湿、补气益肾的功效,更好帮助体虚患者度过冬季。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薏仁米、白扁豆均可健脾祛湿; 莲子健脾安神; 山药可补肺脾肾; 红枣、桂圆均可健脾补血; 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3.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 羊肉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淖过,沥干水;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与当归同放砂煲内,加开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 温中补血、调经散寒。适用于妇女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男性寒疝、前列腺增生等。 药膳解析 冬季严寒,阳虚患者更易出现手足冰冷、腹痛等阳气不足的表现,而肾的阳气能资助、促进全身脏腑的阳气,因此冬季阳虚患者中肾阳虚的表现更为明显,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男性可出现寒疝,夜尿频等。 当归生姜羊肉汤正可温中补血,散寒助阳。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羊肉温补填精。 4.冬笋老鸭汤 材料 老鸭半只(约克)、冬笋克、姜片、葱末适量、盐1小匙、胡椒粉1小匙。 做法 老鸭洗净剁成小块,冬笋去皮切成块;锅内倒入热水,水开后把鸭块放入焯10分钟左右捞出待用;同时再起一锅沸水,把冬笋焯过后再放到冷水里,捞出来沥干即可;将鸭块、冬笋块、姜片放入煲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2小时左右;最后加盐、鸡精、胡椒粉调味,撒上葱末即可。 功效 滋阴补血。适合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失眠等阴虚患者。 药膳解析 冬季寒冷,为什么还需要滋阴呢? 阴阳互根,阳气的生成物质基础靠人体的阴液,只有阴气足够旺盛,阳气才能生得更好。因此阴虚患者更要注意不要错过冬季进补滋阴,来年春季才有足够的阳气升发。 冬笋老鸭汤滋补而不滋腻,适合体虚阴液不足的患者。老鸭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作用。 5.参芪药膳包 材料 黄芪15克,北沙参15克等。 做法 参芪药膳包适合加入各种温补药膳中,炖煮食用。 功效 温中补气。适合乏力,怕冷,易感冒等患者。 药膳解析 冬季严寒,温州地区冬天更加潮湿阴冷,寒湿之邪更盛。气虚患者表气不固,加之冬季人体阳气内藏,外邪更易侵袭,继而出现乏力,怕冷,鼻塞流体,咳嗽等症状。 参芪药膳包可温中补气,提高自身正气以抵御外邪。黄芪补气升阳,固表御邪;北沙参益胃生津。 市中西医治未病科(中医内科)有专门参芪药膳包,可于治未病科医师处开具处方。 此外,治未病科还有活血通脉足浴包、祛湿足浴包等,市民们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 本期嘉宾 市中西医中医内科 中医师 金清龙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胃痛、消化不良等脾胃病以及临床常见杂病。 周一、二、三、四全天,周五、六上午 推荐阅读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太“酸爽”!可别只知道用清火药 医生教你降血糖高招:管住嘴用“手掌法则”,迈开腿要“” 月经量少,难道真的未老先衰了? 供稿:中医内科金清龙 编辑:叶娇慧 排版: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8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孩总咳嗽,被忽略的重点
- 下一篇文章: 八个止咳的食疗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