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l学习红楼梦弘扬长白山
学习《红楼梦》弘扬长白山文化 文l张艳姝张顺富 《红楼梦》自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诞生以来,获得学术界精英们的共同推崇。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明清两代以后,没有哪一部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周汝昌先生的评价比较准确,他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文学水准和文化价值。 《红楼梦》成书多年来,围绕《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了“红学”。多年来,“红学”大军的队伍,与日俱增,学派林立,标新立异,百花齐放,万家创新,显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外文学史上,像《红楼梦》产生这样学术效应的,,唯此一例。 《红楼梦》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也为世界文化史增添了新的乐章。 我们有这样的国之瑰宝,做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学者们,以学习《红楼梦》为荣耀! 一.学习《红楼梦》,要找到好路径《红楼梦》中第一回中:“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此山青埂峰下。”陈景河先生所著《红楼梦与长白山》中,论证了“大荒山”,就是“长白山”。依据是《山海经?大荒山西经》和晋人郭璞的注解。 陈景河先生的论证,无疑拓展了《红楼梦》研究的外延和内涵。沿循陈景河先生的研究路径,细读《红楼梦》,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红楼梦》内容的丰富性…… 二.《红楼梦》中的满族民俗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身世,祖籍东北,是满族正白旗后裔。有了这样身世,他对满族风俗自然了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细节和语言,无不透露出作家的身世,《红楼梦》也不例外。《红楼梦》许多地域风俗在人物话语中展现。 如第三十回,王熙凤去劝宝玉和黛玉和好,看到两人拉着手哭呢,凤姐儿说到:“……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第二十六回,冯紫英面上有些青伤,薛蟠问:“……怎么挂了幌子了”。冯紫英道:“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了一翅膀。” 各位都知道,满族是猎狩的民族,猎狩所产生民俗在满族人心中已根生蒂固,他们打个比喻都会生动地用“猎狩”的语言,“像黄鹰抓住鹞子,两个都扣上环了”,“教兔鹘捎了一翅膀”。这样民俗语言,用在小说人物中说出来,既彰显了人物个性,又形象化,同时让读者了解了人物的民族特征。 三.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鲜明的地域性 第五十三回,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给宁国府送供品来,乌进孝与贾珍的一段对话,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竟难走的很,耽搁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赶不着来了。” 从乌进孝这段话知道:下“四五尺深的雪,”东北地区一定是长白山一带,走“一个月零两日”时间进京,是长白山一带(吉林市)到京的路程。多年前,是赶马车,马车一天走60里左右,到京近0里路。今天汽车一天跑近公里,那时走一月时间,今天汽车一天就到了。作家曹雪芹老家在东北,即使他本人没去过,听祖辈人述说,他也应该知道这些细节,他写在书中的地况和时间是有生活根据的。 第五十三回,乌进孝送来的禀帖和帐目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洋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各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蜜瓜各两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各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玩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 从这张帐目单上我们看到的:獐、狍、鹿、猪、羊、鸡、鸭、鹅、兔、熊掌、牛舌等,都产自长白山一带,除了长白山一带,很难猎狩到这么多的野生动物。 鲟鳇鱼也产自吉林省,清朝时,吉林省松花江边有个锡伯屯,专门为清朝皇家打鲟鳇鱼的。吉林市万昌大米,专供京城皇府的。白山产各种木材,各个炭材也出自长白山。 这个帐目单上,无不表露出:宁荣两府的根基在长白山,在东北。 四.从《红楼梦》几个人物中对话语言中,读出了东北语言和民俗 1 刘姥姥语言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劝道(王成):“姑爷,你别嗔儿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你皆因年小时节,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的。” 刘姥姥道:“……,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只要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刘姥姥的话放到现在说,也是东北老太太的语言,东北话里充满着满族风俗:“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顾头不顾尾”,“拔一个寒毛比咱腰还粗呢”。这些话,相信在座50岁以上东北农村人都能常听到。 第四十回,贾母问他(刘姥姥):“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到年下,都上城里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我也得好处。” 听听刘姥姥语言出自哪里,到东北长白山一带,现在走访一下,刘姥姥语言仍鲜活地活在人们交谈中。 第四十回,鸳鸯给刘姥姥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刘姥姥感觉:“沉甸甸的不伏手”,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强的过他。” 这段话里的“不伏手”,“比俺那里铁锨还沉。”是典型东北语言。 2 王熙凤语言 第三十五回,贾母问薛姨妈等:“想什么吃,只等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咱们吃。”薛姨妈笑道:“老太太也会怄他的。时常他弄了东西孝敬,究竟又吃不了多少。”凤姐儿笑道:“姑妈倒别这样说。我们老祖宗只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凤姐儿话语风趣机智,是东北农村嫂子的典型话语。东北人说话形象生动,早就引起全国人民兴趣。 第四十七回,凤姐站起来,拉着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他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这时平儿又送一吊钱来,凤姐道“不用放在我眼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作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 一次打麻将,凤姐为了讨贾母开心,说出这些让贾母高兴,让大家愉悦的话。仔细听这些话语,如同东北小品语言一样充满着幽默,曹雪芹如果没有东北人的血统和基因,绝写不这样的话语来。 第十六回,贾琏从扬州回来,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了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的我连觉也都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学习了。殊不知我是捏着一把汗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哪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它们就笑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到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眼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个人仰马翻,更不成体统。至今珍大哥还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 这段话,充分展示王熙凤两面三刀的才能。话语说得通俗易懂,让人听的明明白白。不知各位看过宫庆山写的单口相声《擦皮鞋》没有,那种语言风格和凤姐这段话如出一辙。凤姐的语言是东北语言的代表,多年前曹雪芹就熟练地运用东北语言到《红楼梦》中,可见作者文学修养之高! 第三回,初见黛玉,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忙转悲为喜:“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凤姐凭借高超的语言才能,机智敏捷,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曹雪芹把凤姐这个封建家族女管家写得智慧丰满,但曹雪芹赋予凤姐的话语,是地道的东北语言,明眼一听就心知肚明。在东北生活的外地人一听,更充分相信了。因为东北语言结构和幽美机智和地域特征,是任何地域语言也发挥不出来的。 第三十回:只见凤姐儿跳出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什么可伴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眼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 这段看似普普通通的话语,细细推敲,全是东北女人说话的口气。这段话的意思你让东北以外的人来说,保证出不了这个效果。现代人的东北小品、二人转为什么受欢迎,读一下《红楼梦》王熙凤、贾母语言等人的话语,就晓得其中的内涵了。 3 贾母语言 第四十四回,这里邢夫人、王夫人也说凤姐儿。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几口酒,又吃起醋来。”平儿被打,贾母知道事情原因后,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的气。”因叫琥珀来:“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委屈,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贾琏来领罪,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院,倒打起老婆来了。风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吓的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贾母又道:“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为这起淫妇打老婆,又打屋里的人,你还亏是大家公子出身,活打了嘴了。你若眼睛里有我,你起来,我饶了你,乖乖的替你媳妇陪个不是,拉了他家去,我就喜欢了。要不然,你只管出去,我也不敢受你的跪。” 住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人,听了贾母的话语,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些话语,虽说曹雪芹多年前写成,但在今天我们仍感到它活生生地在我们生活中。贾母语言风格,如同东北长白山一带老奶奶耳提面命在你身边谆谆教导,温暖善意的乡音,助你修正错误,快乐成长。试想,就在今天,身边有贾母这样老奶奶,我们谁不乐意听她善意的话语呢! 第二十二回(贾母说凤姐儿),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梆梆的。” “梆梆的”,这句话是典型东北话,东北以外的人不大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东北天冷,冬天把东西冻得梆硬,转化到语言上形容人能说会道。 第二十五回,贾母道:“……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挑唆的,这会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绕那一个。” 东北形容怕人怕得如同老鼠怕见猫似的,都用“避猫鼠儿”来形容,曹雪芹从小不在东北籍的家庭长大,绝写不出这等话语来。 第二十九回,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长天老日”一词,这是长白山一带东北人形容夏天白昼长的典型语言,东北以外很少有人会这样用。 第二十九回,贾母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咽不下这口气。” 这些话语,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老家中人们会经常听到的。多年前曹雪芹在生活中听道这些话语,多年后今天,这类语言也保留在东北民间。 第三回,黛玉又问姊妹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睁眼的瞎子”一词,大家都知道是不读书的人。古往今来,语言的传承多么重要。有的写到书里,有的口头流传,只要这话语符合生活逻辑,就会传诵久远。 4 焦大语言 焦大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像这样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冒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翘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王八羔子们!” 焦大骂贾蓉,“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焦大又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藏。” 焦大骂大总管赖二和贾蓉的话,在东北农村人们发生矛盾,经常能听到。“杂种王八羔子”,“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这种骂人话,出现频率比较高。“爬灰”一词,东北用木头绊子或柴草烧火,在灶坑里留下的灰比较多,用铲子把灰掏出来叫爬灰。意思是自家烧的灰自己掏。后来东北把“爬灰”转意为,公公和儿媳妇不正当关系叫“爬灰”。这是东北人的特定语言,东北以外是不会用的。 5 其它语言 第二十回,“老天拔地”,“瞒神寻鬼”,“窝心脚把你肠子窝出来呢。” 第二十一回,“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指望着平儿杀鸡抹脖子使眼色儿。” 第二十二回,凤姐说贾母:“……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 第十七回,赵姨娘抱怨,“正经兄弟(贾环),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 这些语言都出自东北。东北长白山一带,气候寒冷,冬闲半年,人民猫冬时间比较长,有充足时间相互交流,特别是萨满教在东北根深日久地流传,满族人语言的影响,有年历史的东北二人转的传播,使东北形成独特的语言习惯。自《红楼梦》出现,这些东北语言又以教课书般形式进入文化人视野。读《红楼梦》的文化人,让这些东北语言迅速传诵,以至后来人们逐渐懂得东北语言。东北语言走入全国,最大的功劳是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多年前曹雪芹用他如椽大笔不经意间传播了长白山文化。 五.长白山文化 广义的长白山,是指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狄义的长白山,是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东经°40~°16,北纬41°35~42°25,之间的地带,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界山。长白山为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白山脉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平方公里。 长白山文化是长白山地域的人民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这一地域人类活动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长白山地区,有人类历史已近百万年,有文字记录历史也近年。长白山文化同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基本相同。悠久的长白山文化,哺育了这一地域的人民,致使这一地域产生的优秀民族,后来成为东方大地的统治者,例如统治中国多年的清朝的满族人。 文学巨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标志,清代产生《红楼梦》这样无与伦比的巨著,是有着深厚的背景的。清初的统治者吸取汉民族文化营养,他们的学识逐渐丰满起来。《红楼梦》的诞生,就是清朝统治阶级——满族人与汉民族文化结合的结晶。一个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与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民族融合,创造出的文化是光辉灿烂! 今天学习《红楼梦》,从中读到了长白山文化,是东北人民的自豪。学习《红楼梦》,弘扬长白山文化,丰富长白山文化,让长白山文化润泽大地苍生。 六.长白山的特征和文化现象 (一) 长白山具有唯一性 地球上有数以百计的名山大川,伟大的名山大川孕育出众多河流,这些河流以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数亿万计的生灵。非洲的尼罗河,巴西的亚马逊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不分昼夜地奔波,为地球这个美好家园勤劳奉献。这些河流的发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唯有长白山不同。长白山有自己的天池,天池水面高度.1米,比新疆天山的天池高米。天池呈椭圆形,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最深达米,平均水深米。总蓄水面积20.4亿立方米。天池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地流淌,流淌出三条江,即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水川流不息,昼夜奔涌,润泽大地,造福苍生。长白山这样豪迈富有,这样雄浑伟大,这样卓傲不群,是世界上任何山川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长白山具有唯一性。 (二) 长白山具有神秘性 1、史料记载,长白山曾有三次喷发。第一次即年8月26日(明阴历二十五年);第二次年;第三次年4月14日,最后这次喷发距现在年。 2、长白山天池里有怪兽,历史上有记载,最近数十年出现过多次,目睹的人,录像、照相记录都有。但说法不一,很难确定怪兽是什么品种。 3、长白山有“干饭盆”,几百年来有很多人想探求它,想亲眼看它的真容,但至今没有一人能描绘出它的全貌。据说,人进去后,失去方向感,进去者有进无回。至今“干饭盆”是什么样的壮观,没有记录。 4、长白山出现“日晕”,也叫长白山圆虹。9年10月16日,长白山文化研究会长张福有亲自拍到圆虹的影像。长白山圆虹持续19分08秒。据说,历史上也出现过,年清末秀才,候补知县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见过。 5、长白山十五道沟有个望天鹅,望天鹅上的石柱,看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什么力量能把方圆数里大山的巨石,塑造那样雄壮,让人难以想象。看到望天鹅鬼斧神工打造出的神奇六棱形石柱,一下子把我们带进古老的神话世界里。 6、长白山大峡谷是一幅天然的雕塑园,大自然用她那种神奇的巨手,雕塑出多种动物、人物。那栩栩如生一尊尊活灵活现的石雕,看后无不叫人称奇叫绝。这些神奇的作品,不亲眼看见,绝对想象不到这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 7、长白山天池有20亿立方米水,每天以1.32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在流出,数百年流淌,天池里的水仍有20亿立方米水;长白山小天池的水,每天都往里流,流了数百年,也没有灌满,仍保持原来水平. 8、长白山有0多座天然矿泉,有冷泉、温泉、气泉。 ①聚龙泉,位于黑风口下部,长白山瀑布北侧米处,日涌热水总量吨,出水泉口达上百处,其中60℃以上泉有47个,最高达81.3℃,还有湖滨温泉、芦泉、锦江温泉、洗眼泉、仙人泉温泉、十八道沟温泉等多处著名温泉。 ②冷泉有:金线泉,位于天池西岸,玉柱峰东麓。还有玉浆泉、隐流泉、长白药水泉、高原冷泉、拯民泉、龙泉、泉阳泉等。 ③气泉有:芝盘峰深源气泉、鹿蹄子洞气泉、长白山庄地热泉等。 (三) 长白山具有圣洁性 1、中国的名山大多都被蹂躏和浸淫过,唯有长白山保留她的圣洁。 泰山被数代帝王封禅。从秦始皇开始,稍有点实力的封建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辉煌,不惜挥霍民脂民膏,千里迢迢去泰山封禅,泰山被帝王们蹂躏的难以承受。 2、中国许多名山,如峨眉山、武当山、嵩山、华山等被多种宗教侵淫。 眉山、嵩山上有庙宇几十座,一座座青秀的山峰,在宗教的烟雾缭绕氛围里生存,好不自在。 3、唯有长白山保持自己的圣洁 ①长白山保持几百年火山喷发一次。红红火焰,光芒万丈,令人世间的帝王将相,宗教名流不敢近前。 ②长白山大半年玉雪皑皑,冰莹晶明,不容浮尘污染,一般人不敢临近。 ③长白山近四百年来封禁,避开人类的破坏。 ④长白山天池,屹立在高山之巅,从地下0多米向上喷涌,大自然之外的力量,没能力对它造成污染。古往今来,长白山保持自己的圣洁。 七.长白山文化滋润下的吉林文化现象长白山文化润泽吉林大地苍生,吉林省饱尝着长白山文化雨露滋润,在长白山文化熏陶下,吉林省文化现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 吉林玉米文化现象 吉林省是中国种植玉米大省之一,是世界玉米黄金带之一,7年以来,吉林省每年玉米产量约0万吨。玉米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7年以前,吉林省因玉米产量多,运不出去,玉米成了吉林省的包袱。最近这几年,吉林省玉米综合深加工发展起来,玉米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金粒子。 1、玉米可提炼出乙醇,现在我们每个吉林人开的汽车,都燃烧着一部分吉林玉米。乙醇作为石油替代品已融入我们现代生活中,现在石油涨价,玉米自然跟着身价倍增; 2、玉米能提炼多种医药用品,如青霉素等; 3、玉米生产淀粉做工业原料; 4、玉米作为人类食品之一,人食用粗粮玉米,防止糖尿病,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 5、玉米作为饲料,为畜禽类发展提供充足食料; 6、玉米是造酒的最好原料之一,酿造五粮液最主要原料是玉米。仅举7年为例,玉米转化一项为吉林省提供亿元的收入。玉米文化现象是长白山文化特有地域文化特征,而且不同凡响。 (二) 吉林汽车文化现象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年7月15日诞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人从此开始造自己的汽车。65年来,一汽车为中国制造出数百万辆汽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中国有百十多家汽车制造厂,但长春一汽是中国汽车的摇篮。一汽生产的各种汽车享誉国内外。一汽生产的卡车具备世界先进水平;一汽生产的红旗牌轿车,当年被作为国宾车;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结实耐用,经济实惠,在中国广大消费者中赢得很好的口碑,深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奥迪轿车成为中国成功人士标志性车辆,奥迪造得美,06年前的奥迪造型圆润,丰满,有点像杨贵妃,坐上奥迪上有如唐明皇一样的享受;07款奥迪尾部翘起一个褶儿,看上去像穿裙子的,给人以柔美感。钢铁的产品,拟人化,不但给人以物资享受,同时带来人精神上愉悦。我省还建有“中国汽车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国汽车文化,展示吉林汽车文化。吉林的汽车文化现象,必将引起世人瞩目。 (三) 吉林省影视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吉林省影视文化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省长春市是共和国电影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上甘岭》、《五朵金花》、《冰上的来客》、《创业》、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影响着几代中国人。由于长影的文化影响,吉林省产生一大批影视作家。以张笑天为首的影视编剧,为打造中国影视文化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吉林的电影、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张笑天的《开国大典》、《太平天国》、韩志君兄弟《篱笆女儿和狗》三部曲、郭中束的《走过柳原》、冯延飞的《希望的田野》、薛立业等人的《刘老根》等诸多影视作品,掀起吉林影视作家作品亮相银屏的高潮,据统计,7年一年天,几乎有1/3的吉林剧作(编剧、演员、制作)荣占中央1套黄金时段。如此火爆的吉林影视剧文化现象说明什么? 一是吉林人民在长白山文化滋润下,文化底蕴深厚,吉林剧作家们成了集体莎士比亚。上海人羡慕地说:“中央1套黄金时段成了吉林人的黑土地,愿种什么庄稼就种什么庄稼。” 二是饱饮松花江水,吃着黑土地长出的果实,肥水沃土孕育出一大批文化精英; 三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给作家们带来创作灵感;诸多因素,使吉林省影视文化在全国处于强势地位,吉林影视文化现象引起多方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8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证验方分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