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形行业从业者,我来补充下专业知识。节食、运动、吃药、针灸、吸脂……做出合理选择可以事半功倍,不然轻则瘦身不成,重则留下各种严重不良反应。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作者对于各种“民间”和“专业”方法的看法和认识。要减肥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有关肥胖的知识:什么是肥胖?人为什么会胖呢?为什么有人干吃不胖而你喝水也会胖?首先说什么是肥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概念,我先介绍一种评估肥胖的方法,即BMI指数法。BMI指数是我们评估患者是否适宜手术治疗的重要指标。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即kg/m^2。比如您体重80公斤,身高1.65米,那就是80÷(1.65*1.65)=29.38,得出来的数值就是您的BMI指数。一般来说BMI>25我们就认为您已经超重了,大于28即为肥胖,大于32则是非常胖。

然而,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个指标虽然得到了广泛共识却仍然不够客观。当今女性朋友认为的肥胖,主观意味更加浓厚。“我的身体我做主,我觉得胖就是胖”,这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虽然看上去比较任性,不过作为医生的我,其实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如果你也觉得自己胖,那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为什么会胖的问题,学术点说,这与遗传、环境、代谢、生活习惯、药物……都有关系。在这里我们抛开特殊,只讲一般,抛开病理,只讲生理。一句话解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肥胖的原因就是你收获和付出的热量不对等。再通俗点就是你吃得太多,消耗得太少。对于个别的例子而言,干吃不胖的人,要么是吸收能力较差,要么是消耗巨大,喝水也会胖则多半是消耗太少。如果说上面的问题你不关心的话,那么下面这个问题则是每个有“追求”的胖子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减肥到底是该运动还是该节食?有些人通过过度节食来减肥,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虽然短期之内可能减的很快,但是这样会极大的伤害身体,比如:

1.能量不足。人体会依次动员糖原、脂肪分解,使身体内酸性的代谢产物(酮体、尿酸等)增多;甚至机体会大量分解蛋白质,使机体的肌肉和必须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抗体等)短期迅速减少,极大的危害身体健康。

2.经常饥饿很容易使减肥者发生各种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缺铁引起的贫血、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维生素D和钙缺乏引起的小腿抽搐和骨量下降,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多种不适:皮肤干燥、脱发、虚弱、神经质、眼睛和嘴巴周围易发炎。

3.节食过度,会导致身体中蛋白质的缺乏,使肌肉衰退,基础代谢率降低,长期下去,稍微多吃点食物体重就会有明显的反弹。其实这个问题只是个简单的加减法,然而,节食——减重——反弹,这就像地球旋转一样,似乎每天都在发生,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何?我们一起看一下,上面我们说到的肥胖的原因『摄入>支出』会肥胖,节食其实是减少摄入,当摄入减少到和支出相当或者少于支出的时候,我们就会减重,减重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减肥。注意我开始说的是减重哦!我们先消耗的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肪,而人体的代谢是需要很多能量和元素的,当我们节食的时候,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你摄入各种物质,这时候每个人都是“馋猫”,每个人都是指环王里可怜的“咕噜”,“吃和不吃”会一直纠结着你,而结局,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的……

随着全球性人体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形体雕塑的外科技术是整形美容外科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大约64%的美国成年人体重达到超重或肥胖水平,其中大于30%的人为肥胖,5%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40,为病理性肥胖。19岁以下青年的肥胖发生率是15年前的3倍,超重比例也大幅度升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肥胖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肥胖调查组估计全球大约有10亿人超重,3亿人达到肥胖标准。

节食、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干预等措施对控制肥胖发生率的增长并未见显著效果。人们试图用外科手术进行减肥,许多手术方法相继出现。空肠回肠旁路术是较早的术式,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8%,据报道有23%的患者有发生肝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的可能。之后垂直遮断胃成形术、胃旁路术以及内镜辅助下的胃旁路术相继出现(上面已经对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据美国肥胖外科医师学会统计,年有约15万人接受此类手术。

胃旁路术,目的是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空间和小肠的长度。前面说过手术通过腹腔镜完成,只需5个腹部小切口。基本操作是在胃的上部建一个小胃囊,保留30ml左右的容积,限制食物摄入量。然后将远端空肠和小胃囊吻合,使食物绕过胃大部、十二指肠和第一段空肠。胆汁、胰液消化液等也直接进入下面的空肠。从而极大的控制食物摄入和吸收。

袖状胃切除术,同样也是在腹部有5个小切口。这个手术相对简单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是,顺着胃大弯的走行方向保留2-px幽门以上胃窦,沿胃长轴切除胃的大部,切除全部胃底,使残留的胃呈“香蕉状”,容积在60-80ml左右。从而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

这两种手术术后其实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一样的是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不然还是会反弹,反弹姑且不说,手术后导致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导可能你是承受不了的!再看运动。运动是增大支出的过程,肌肉好比我们的引擎,运转的时候会燃烧我们的能量,当燃烧的能量大于摄入的时候,我们减重了或者减肥了。咦,为啥是“或者”?这里面有个运动燃烧时间窗问题,有氧无氧问题。作为健身狂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篇幅关系,我们只提建议,不分析原因啦):对于任何运动人士而言,有氧和无氧配合效果都更好,女士无氧要少于男士比较合理。在这里加一句,对于男同志的乳房发育而言,锻炼无效,腺体只会稍微萎缩不会消失的,胸前的嘟嘟肉,还是要用手术刀。节食和运动都可以让人瘦下来,然而,运动的方式更为合理,且需要适当配合饮食习惯改变。坚持≠成功:那么关于减肥来说,到底什么节奏合适呢?狂风暴雨还是细水长流?其实,每天大量运动和节食会让身体负荷加大,通常一周2-3次的运动比较合理。其次,如果短时间内暴瘦的话,您可能有幸成为“蝙蝠侠”,上臂和肚子会出现皮肤大量松弛的情况,出现蝙蝠翼和袋鼠兜,一旦出现了,也只能靠手术刀了……

减肥≠减重:实际上体重的考量实际意义不大,大家都喜欢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男生,其实对于女生也一样的。影响外形的是你的体积不是你的重量!由于脂肪密度很小,而肌肉密度很大,而人的体重大部分来自于肌肉的重量。减肥是脂肪减少,而减重则是肌肉减少,两者不是一回事。就像这张比较流行的网络图所述。

吸脂≠减肥:经常有患者来门诊要求吸脂减肥,通常我是拒绝的。吸脂是可以达到改善形体的目的,然而,其针对的是一个或者几个脂肪堆积部位,打个比方说,一个女孩子运动了半年,身体其他部位都很满意,只有肚子和腰部还有赘肉,这个就是吸脂的最佳适应症。一般来说,脂肪堆积的常见部位包括腰腹、大腿、髂腰、上臂等等,而对于吸脂手术而言,也有相对的量的要求,局麻手术单次抽吸最好不超过ml,全麻手术不超过ml。

————————————再来重点说说我的专业:

能不用手术就能达到目的的,就尽量不用手术!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吸脂减肥可以高达三级手术项目(吸脂量<ml的吸脂术=一级项目、ml≤吸脂量<ml的吸脂手术=二级项目、ml≤吸脂量<ml的吸脂术=三级项目),当然如果是运动和节食后做吸脂手术,吸脂量是非常小的。何为三级手术项目——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因创伤大需术前备血,并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项目,可开展三级项目的机构必须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医院or医院。

经过吸脂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当代脂肪抽吸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性高、效果好、并发症低的非常普遍的美容手术方法。然而,脂肪抽吸术术中及术后仍然会出现一些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比较低,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基于循证医学的国际权威性精确统计数字。

引起脂肪抽吸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包括麻醉方法和吸脂手术本身两方面。肿胀麻醉技术的应用会导致利多卡因中毒反应和脂肪过度抽吸等方面的并发症。吸脂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分为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并发症又分为医疗方面的并发症和美容方面的并发症。有些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以下根据发生部位,将并发症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和预防治疗进展进行介绍,对于罕见的、不具有代表性的并发症不作赘述。

―、出血与血肿

出血是脂肪抽吸术实施过程中术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术中出血过多不仅直接影响术者的操作,导致脂肪抽吸不彻底和不均匀,而且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术后出血会导致局部皮下血肿或皮肤淤血。

早期的干性吸脂技术出血较多,出血量约占吸出物总量的20%?45%;肿胀麻醉技术的应用使脂肪抽吸术的出血量大大减少,可以控制在1%左右,所以脂肪抽吸术应采用肿胀麻醉技术。

若术中不慎损伤重要血管,可导致异常出血。Choi等(年)报道1例腹部脂肪抽吸术患者术后第二天出现晕厥和低血压,计算机断层图像成像技术显示旋髂深动脉破裂导致腹壁血肿形成。所以在抽吸有知名血管存在的区域时应掌握皮肤层次,慎重进行或避开该区域进行脂肪抽吸。

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排除凝血机制障碍,停用有活血作用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女性应避开月经期等。术中应随时注意吸出物的颜色,若发现血性液体,应立即改变抽吸方向;出血量较大时应停止抽吸,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术后发现较大血肿应及时清除;皮肤淤血不用特殊处理,1?2周后会自然消退。

二、血清肿

吸脂术后局部皮下血清肿往往在拆线时被发现,表现为局部膨隆,有液波感。形成血清肿的原因常常被认为是术中局部反复抽吸过度造成皮下局部形成死腔,其腔隙内积聚了血清样液体;也有的血清肿是局部血肿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展而成;术后包扎不良造成局部压力过低、肢体活动过度等因素也是血清肿形成的潜在因素。

吸脂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为2%?3%,多发生于下腹部及大腿前外侧等部位,同时进行腹壁整形术会增加血清肿的发生概率。更换包扎敷料或拆线时,应常规检查好发部位有无血清肿形成,一旦发现及时给予有效处理,以免转变为慢性血清肿。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注射器在血清肿局部进行低位穿刺,彻底抽出腔内积聚的血清样液体,然后局部加压包扎并合理制动。对于多层次和多腔隙的复杂血清肿,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处理,根据液体量的多少间隔1?2天重复操作,通常需要多次抽吸直至深浅两层愈合、腔隙消失。

预防措施包括术中避免同一区域过度抽吸,手术结束前尽可能挤出腔隙内残余的肿胀液及渗出液,并常规进行引流术,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更换弹力衣后检查是否过于松弛(尤其是在血清肿的好发部位),嘱咐患者不要过量活动。

三、皮肤感觉异常

脂肪抽吸术后往往会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包括早期麻木、感觉迟钝、感觉过敏及疼痛等。其原因是吸脂过程中吸脂管头部对皮肤内神经的细小穿支及末梢的钝性损伤,也存在抽吸层次过深导致不同程度的皮神经损伤的情况,文献中有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导致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的报告。由于吸脂操作多为钝性损伤,很少造成较大神经皮支的横断伤,所以随着感觉神经的再生,皮肤感觉基本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Trott等的临床观察发现,脂肪抽吸术后皮肤感觉恢复的过程需要6?10周。吸脂术后早期出现的皮肤感觉异常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恢复即可。对于术后出现局部疼痛,可以酌情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觉。

四、皮肤坏死

脂肪抽吸术后可能出现皮肤坏死,多为局部浅表皮肤坏死,也可能出现全层皮肤坏死。其发生率与吸脂操作是否细致有直接关系,抽吸过浅、抽吸过度或过于粗暴可造成真皮下血管网损伤致局部缺血性坏死,内超声吸脂技术操作不当可以造成皮肤热损伤而导致局部皮肤坏死,脂肪抽吸术与腹壁整形术同时进行也容易发生皮瓣远端的皮肤坏死。

吸脂术后皮肤坏死是可以避免的,预防措施是避免过度抽吸、过浅抽吸和操作粗暴,以保护真皮下血管网不被损伤。浅表皮肤坏死可以经换药愈合;全层皮肤坏死需要积极的外科处理,采用清创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五、感染

脂肪抽吸术后感染是与其他无菌外科手术共同存在的问题,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应符合外科基本原则。但国内外多家单位报告脂肪抽吸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原因尚未明了。Parr等实验研究显示,1%?4%浓度的利多卡因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而肾上腺素无抑菌作用;但是Craig等的研究发现,吸脂肿胀液中低浓度的利多卡因等药物并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虽然脂肪抽吸术只有微小的切口,但是手术范围往往很大,有的手术时间也比较长,在肿胀液注射和抽吸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细菌污染的机会,所以脂肪抽吸术后感染问题不容轻视。

脂肪抽吸术后可能发生的一种少见感染是坏死性筋膜炎,它是一种以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特殊感染类型,文献中有发生于腹部、大腿和小腿吸脂术后的病例报道,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或延误治疗,会导致大范围皮肤坏死和中毒性休克,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其重要特征是局部症状尚轻时即表现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早期局部症状为皮肤红肿和疼痛,之后可出现麻木、血性水疱和奇臭血性渗液,有时产生皮下气体,病情恶化会发生皮肤坏死。疾病早期,患者即有畏寒、高热、厌食、脱水、意识障碍、低血压、贫血、黄疸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若未及时救治,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等。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取材最好采自进展性病变的边缘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并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多为化脓性链球菌为主的混合型感染,有创面培养出豚鼠气单胞菌等的报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筋膜组织,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疗法等。

六、抽吸不足与过度抽吸

抽吸不足与过度抽吸均为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或缺乏经验造成的,会直接导致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不满意,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只要严格遵循吸脂操作指南,这两种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抽吸不足也可能发生在由于病例选择不严格,术中出现不得不终止手术的意外情况,如患者存在凝血机制问题,或术中意外血管损伤,出血过多而未完成手术计划等。可以在术后6个月以后,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二次脂肪抽吸术修复,但是往往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后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会受到一定影响。

过度抽吸往往发生在术者过分追求吸脂效果或刻意满足患者不合理预期要求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容易发生整体外形的不美观和凹凸不平,甚至导致大范围的皮肤坏死,而且修复难度比较大。局部抽吸过度可以通过脂肪移植术进行纠正,大范围过度抽吸造成的畸形很难纠正到患者满意的效果。

七、不对称及凹凸不平

脂肪抽吸术属于手工操作,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达到绝对的对称和平整几平不可能的。相对于整体良好的手术效果而言,轻度的不对称和不平整几乎难以避免,也是医患可以接受的。

躯体或肢体的两侧术后明显的不对称容易出现在术中两侧抽吸量差异较大,或患者本身存在两侧差异而术者未考虑到,给予等量的脂肪抽吸等情况。两侧手术的实施非同一术者操作,也是产生两侧不对称的可能原因。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对两侧骨骼、肌肉及皮下脂肪的堆积是否对称尽可能作精确的评估,并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将两侧的抽吸物分别置于相同大小和形状的带有刻度的两套容器内,以便于两侧纯脂肪吸出量的对比,并考虑到静置导致的容积差异。对术后两侧的明显不对称,可以通过二次手术进行矫正。

脂肪抽吸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凹凸不平很多见,容易发生在年龄较大、伴有皮肤松弛、吸脂量多的患者,多发生于上腹部或四肢等皮下组织相对致密的部位,表现为术区外形不规则。有些术后早期的轻度凹凸不平为暂时性的,随着局部水肿的吸收、弹力衣加压塑形和机体本身的恢复,数月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明显的凹凸不平往往难以自行恢复,成为永久性缺陷。

常见的技术性原因包括肿胀液注射不均匀和抽吸分布不均匀,抽吸平面层次深浅度不一致,抽吸负压过大或吸脂管直径过大,抽吸层次过浅或过度抽吸。由于上腹部在卧位和站位时皮肤移动度相对较大,有些患者术后在平卧时外观比较平整,而站立时表现为不平整,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存在皮肤松弛的患者,可能因重力作用引起浅层皮肤软组织下移,而局部浅层组织与深部移动度较而小的组织粘连,从而表现为凹陷的结果。

八、皮肤松她

脂肪抽吸术后皮肤松弛容易发生在腹部、上臂和大腿内侧等部位,尤其是年龄较大、皮肤弹性差、严重肥胖的患者。有些患者术前就已经存在皮肤松弛下垂,而且错误地认为脂肪抽吸术后会同时消除皮肤下垂的问题,所以术前医生应当对患者的皮肤状况作必要的评估,并吿知患者术后有加重松弛的可能性。对于术前已有严重皮肤松弛的患者,可以建议其在脂肪抽吸术的同时行腹壁整形术,切除多余的皮肤。

九、腹壁脏器意外损伤

由于术者操作不熟练、解剖层次不明确、用力粗暴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吸脂管误入周围组织和器官而造成意外损伤的情况。腹部脂肪抽吸术中吸脂管穿透腹壁误人腹腔造成小肠损伤的病例已有多篇文献报道,致死率大于50%。上述病例多发于腹壁存在手术瘢痕和腹壁疝的患者,质地较硬的瘢痕可以使吸脂管前进的方向发生改变。如果术中出现术者突然感知不到吸脂管的存在、患者突然发生腹痛等情况,应警惕腹壁及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排除腹壁及腹部脏器损伤的可能,应留院观察并进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腹部脏器损伤多发生在小肠,而且多为多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导致腹膜炎的发生,甚至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性休克。也有损伤导致大出血,形成腹膜后血肿的报道。

预防措施包括抽吸前对腹部的隆起和凸出要进行鉴别诊断,在腹壁薄弱区域如腹股沟区、脐区、腹白线区排除疝气存在的可能性;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特别是伴有肠粘连者,应给予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