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夏尽,凉风渐至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立秋可是24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都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的哦~立秋习俗中最出名的就是“炖大肉,贴秋膘”啦,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去,吃炖肉也是必须要的。

“贴秋膘”有讲究

立秋习俗中,“贴秋膘”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夏天天热胃口差,体重也会相对减轻一下。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但是,食欲增加就开始过度大鱼大肉并不可取。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哦~那,立秋吃什么?

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其富含大量维生素P,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对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

南瓜

南瓜被认为是“抢秋膘”的首选食物。这是由于入秋以后,皮肤黏膜水分加速蒸发,身体容易出现燥热情形。而南瓜具有润燥的功效。

赤小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其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其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材料:南沙参9g,生甘草2g,生扁豆4.5g,百合9g做法:将沙参,百合,生扁豆,生甘草清洗一下,放在一旁备用。加入1L左右的水,加入生扁豆,沙参,百合,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半个小时。最后加入生甘草,再煮10分钟即可。材料:海参1头,银耳适量,枸杞子3-4颗做法:1.海参发制后洗净;银耳发制洗净;枸杞子洗净;2.海参、银耳、枸杞子一起煮至原料熟透,加入少量味精、盐等调味品,便可吃参喝汤。材料:藕克,糯米适量(将糯米提前泡水),冰糖g,桂花酱8g莲藕前半段3cm处切断。将糯米塞在前后段的藕孔里,可用筷子将其填充,糯米塞完之后,将前后段合起,用牙签将莲藕前段插入至后段将其固定。把固定好的藕放在容器中,加水没过莲藕的2/3处,加g冰糖,桂花酱8g放入事先预热好的蒸箱内,整箱调整至肉类模式,温度设定度,蒸至分钟(每60分钟将其拿出翻面)。蒸制完成后,取出切片。摆盘即可食用。

立秋三候

大家要知道,古人用二十四节气可不是用来伤春悲秋的,也不是老百姓感慨天气炎凉,更不是文人感叹时节如流,岁月不居的。二十四节气是围绕一年农事而进行的。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的说法。立了秋,把扇丢。寓意:立秋时节,秋季开始,气温总趋势由热转凉,夏天酷热的天气很难再现,人们可以把手中的扇子放下,不要再贪凉。立秋三天遍地红。寓意:春天种下的作物,到了秋天就要逐渐泛红成熟了。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寓意:立秋之后,已过了大部分作物的播种时节,如此时才种芝麻,已无收获的可能性。

一候凉风至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后刮的风就是凉风了,不再像之前的那样热浪扑面。

二候白露降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三候寒蝉鸣,蝉生在伏天,立秋之后基本上就快到了生命尽头,所以叫声会更加的凄凉悲苦。

节气诗词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更多资源,尽在会员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zy/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