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已经进入高发期,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中招的孩子来。今天,我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染。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传染性强,流行扩散很广,主要侵犯6个月-7岁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之间接触密切,往往容易集体中招,导致停课。

疱疹性咽峡炎往往来势汹汹,以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等为主要表现:

突然发热,严重时可高达40℃,甚至引起惊厥;

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疱疹或者溃疡;

咽痛、口痛,导致流口水,吞咽痛苦以致拒绝吃东西。

疱疹性咽峡炎看似很严重,其实临床上是比较“轻”的病,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大多数孩子在是1周内康复,少部分会延长至2周。

孩子年龄小,身体不舒服不会像大人一样流畅表达出来,判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靠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发烧了,吞咽比较困难或拒绝吃东西,就要警惕,赶紧看看孩子喉咙有没有疱疹,一旦有要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会有高热、咽痛、厌食等表现,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突然高烧

病毒入侵后,最开始往往都会发烧,体温骤升,几小时内就可超过39℃,甚至超过41℃(体温大于39℃叫高热,大于41℃叫超高热)。发热过程可持续1~4天。

咽部疱疹

发热的同时,孩子嘴巴深处的软腭、腭弓、悬雍垂上会长灰白色的小水疱(也就是长在下图中紫色的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大小2~4毫米左右,水疱周围有红晕,1~2天后,水疱会破溃形成小溃疡。

咽痛、食欲下降、厌食

水疱破溃之后,体温一般就降下来了,但水疱破溃会让孩子感到咽部疼痛,孩子可能会因此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厌食或拒绝进食。

咽痛感会让孩子很难受,但随着机体免疫对病毒的清除,溃疡愈合,咽痛会慢慢减轻并在1周内消失。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如果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持续高热容易让家长慌了手脚,及时就医治疗后,更要注意养护方法,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好得更快。

1、首先要休息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发现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就医后尽量在家中调养休息,即使病愈后也要在家中休息一周左右,再去幼儿园,避免再传染给其他孩子。

2、及时处理发热

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应采取物理降温,如果效果不明显要按照医嘱服用退烧药,避免发生惊厥。

3、饮食清淡,注意补水

孩子口腔内红肿,有破损面。刺激性强和偏硬的食物都会加重症状,饮食宜清淡,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比较适合,比如稀粥和营养汤。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性疾病,多喝温水能帮助身体排毒,一定注意避免水太烫,否则孩子吞咽更痛。

4、做雾化可缓解治疗病痛

如果孩子喉咙痛明显,可以做雾化缓解,雾化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明显改善咽痛的症状。需要提醒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所以用抗生素没有用。

5、小儿推拿帮助退热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口腔难受,吞咽困难,外部的推拿手法可以辅助治疗。发热清天河水、清胃经、清大肠经;流口水重加揉小横纹,推四横纹;烦躁惊悸,加揉小天心。

清天河水

揉小横纹

推四横纹

揉小天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呼吸道及粪-口传播,切断传播途径,这种预防方法最简单易行:

孩子要勤洗手、勤漱口

孩子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除了勤洗手,饭后、睡前要漱口,去除食物碎屑和口腔污物,保持口腔的清洁。

家中大人要注意个人卫生

大人身上也可能携带病毒,这是最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所以外出回家要脱去外衣,洗好手和脸,再与孩子接触,尽量少亲吻孩子的口、手,避免将病毒传给孩子。

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呼吸道病毒传播可持续长达3周,在感染的后1至2周内最具传染性。传染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以防感染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最有效的预防,就是不要让脾胃积热。

一起聊聊娃

以往的三伏天,你的孩子都容易得什么样的问题呢?

欢迎在







































白颠预防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cc/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