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48.html

选取合适的拍摄对象

图1彩虹下的沙参(这是小编第一次接触到的牛洋老师的作品)

  拍摄花草,首要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大街上人与人的样貌姿态有别,自然界中的花草也同样如此。在拿起相机之前,有必要先认真观察哪些个体才是最适合拍摄的对象。它可以是正好高出花丛的一朵郁金香,也可以是恰巧被一束阳光照透的林中幽兰,抑或是恰好生长在雪山下的一丛报春。听起来这些画面似乎都需要运气和巧合,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合适的拍摄对象就在那里,只是需要积极地思考和观察才能发现。苗圃的一片花田中,您总能找到鹤立鸡群的个体;幽暗的林中,植物更容易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生长开花;在高山上,您也几乎总能找到这样一丛报春,从她的角度取景时能将雪山框入画中。

把握焦平面

图2微距镜头1:1的放大率展现了苔藓丛中的一枚微小个体的玲珑体态。

  如何令主体既突出又清晰是个稍显矛盾的问题。突出主体往往意味着营造浅景深(拍摄对象清晰的纵深范围)剥离背景,而对主体清晰的要求则又需要保证足够的景深才能满足。理论上,通过物体焦点只能有一个平面可以在感光元件上清晰成像,这个平面被称作“焦平面”,它垂直于镜头的主光轴。这个概念在微距摄影中尤为重要。在使用高放大率拍摄微小物体的时候,画面的景深十分有限。例如,在使用1:1放大率拍摄一株苔藓时,画面清晰的纵深范围可能仅有1~2mm。这时,想要展现这株苔藓的清晰细节,必须让镜头垂直于苔藓所在的平面。把握好这个焦平面可以让刚才提到的小矛盾有效化解。

图3云南沙参的花序可以在一个观察角度几乎处于同一平面,把握好这个焦平面可以令主体清晰的同时虚化背景。

图4您总能在一片花丛中找到可以处于同一平面的几支花莛,例如这两朵银莲花。

  许多植物的结构和组合展现了完美的焦平面,只等待我们去发现。例如,云南沙参花序上的所有花朵几乎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图3),而您也可以轻松地在一片花丛中找到合适角度令某几支花莛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图4)。当然,自然界也有很多植物具有复杂的花序形态,使得寻找焦平面变得不那么简单。但有一条原则很好用,即将最重要的元素所在的平面作为焦平面,或者说保证最重要的元素尽量清晰(图2)。

留意背景

图5-7图5的视角较高,地面背景的色彩较为杂乱,不断趴低、调整观察角度,能够获得更舒服而纯净的背景(6-7)。

  背景是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元素,但却显著影响着照片的基调。在视角较窄而环境复杂的情况下,稍稍调整拍摄角度都会给主体换上完全不同的背景。例如,用中长焦镜头以天空为背景拍摄一朵花的特写时,分别用云朵和蓝天作为背景,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同。再例如,以俯视和平视拍摄同一株植物,不仅植物的形态会有所差异,背景也会完全不同。拍花草时有意识地选择背景会让您的照片更加出彩。那些在地上摸爬滚打的“怪人们”多半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在寻找满意的角度来获得合适的背景。

巧用前景

图8从前景鸢尾花的缝隙中拍摄后面的豹子花,能够给画面增添特殊的色彩。

图9前景的翠雀花有助于烘托画面的气氛。

  与背景相比,前景的重要性更容易被忽略。一方面,前景可以作为视觉的兴趣点,不至于令画面过于空旷;另一方面,前景有助于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前一种情况,焦点一般落在前景上,适合展现花草及其生存的广阔场景;而后一种情况,前景一般在焦点之外,容易产生柔和的散景和色彩,适合表现小范围的植物群落。

善用光线

图10太阳落山前及落山后的一瞬间为马蹄黄的花序带来截然不同的色彩。

图11在强光下使当地运用闪光灯补充闪光,有助于表现植物阴暗处的细节。

  画面中光的属性(颜色、方向和质地)深刻影响着画面给人的感受。它不仅刻画植物的轮廓、质感和色彩,还为画面渲染气氛。多云天气条件下明亮的漫射光有助于描绘植物的细节或营造真实、宁静的气氛;早晨或傍晚的侧逆光利于表现花草的轮廓和质感,同时为照片涂上别样的色彩。阳光较强时植物阴暗部分细节会被淹没,这时可以通过合适的补光来找回(闪光灯或反光板);有时候也可以利用非正常的白平衡模式来创造性地营造一些氛围。总之,发现和解决照片中的问题和更丰富的想象力会让您的照片不断提高。

穷尽想象

图12-15新疆猪牙花——穷尽各种可能的方式拍摄一种植物,尽量不留遗憾。

  “你永远都不可能让摄影师只为你拍一张照片”,人们曾这样调侃。对我这样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来说,拍摄植物要比拍摄人物容易得多——他们永远不会对你的照片有苛刻的要求,也不会嫌你啰里啰唆。这意味着你能够专心致志地面对拍摄对象,穷尽各种想象,尝试一切可能的拍摄方法。植物全貌、花的特写、衡构图、竖构图、把主体放在右上角如何?放在左下角呢?是否应该避开背景的那根树枝?如果换用广角镜头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至少在这些场合我们可以积极地减少遗憾发生的概率。

用什么器材拍摄植物?

  拍摄植物所需要的器材并不复杂也不昂贵,几乎所有种类的相机和镜头都可以用来拍摄植物。不过如果您打算在这个题材的拍摄上花一些心思,拥有一只微距镜头是十分必要的。您能够透过这样一支镜头观察到一个暂新的世界。

  微距镜头与其他镜头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1:1的放大率,这意味着一丛微小的苔藓也可以占满整个画面,展现出生动的形态和细节。更重要的是,一旦被这些微小细节之美所触动,您可能会满世界寻找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景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

  在使用较高放大率拍摄微小物体的时候,照片的景深会很浅,这时需要通过缩小光圈来获得足够的景深。这导致我们需要牺牲快门时间(更长)或感光度(提高ISO)来获得合适的曝光。提高ISO通常会对画质带来明显影响,因此使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就显得很必要了。一些严谨的微距摄影工作者总是随身携带三脚架。

图16-17用广角镜头表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另一种体现植物之美的方式。

  让我们把目光从花蕊的细节上移开,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吧。当您欣赏一朵野花之美时,雪山和蓝天、森林与草原这些元素其实同样对您的审美感受起到重要作用。意识到这一点并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有助于向观众表达这些感受,也交代了野生植物所生长的真实环境。广角和超广角镜头有助于表现这种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超广角镜头通常具有较短的最近对焦距离,这意味着您可以凑近花草拍摄,将她们作为前景的同时,囊括较广阔的背景。值得思考的是,诸如天空、云朵、水面和地平线之类的元素往往能加强人们对“广阔”的感受,恰当地组织这些元素能令您的照片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用好您的小DC

图18-19利用小型数码相机的广角微距特性,表现植物与期生长的壮美环境。

  这里说的小DC指的是感光元件面积较小的小型数码相机。虽然它们难以拍出油润的焦外散景效果,但是在表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可是特别在行。它们优越的广角端微距拍摄的功能可以让你在获得足够放大率的同时获得较广阔而清晰的背景。若要实现类似的效果,对于数码单反相机而言需要花费高得多的代价。因此,让您手中的小DC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样能获得出色的照片!

*本文原载于《花园时光》第四期

牛洋简介

牛洋,自然摄影师,植物学博士,现任职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衷于拍摄高山植物物种,致力于中国野生植物的野外记录及其生存环境和繁育方式的研究。曾多次参与影像生物调查所(IBE)野外拍摄调查活动。

系列往期回顾:

一、董磊:中国影像生物调查(IBE)项目技术总监;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教师;英国NPL(NATUREPICTURELIBRARY)图库签约摄影师。

  回复关键词“董磊”查看他的系列文章

二、刘思阳:90后自然摄影师,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自然环境影像力量之一,他曾经用五年的时间观察和拍摄一种名叫“秦岭雨蛙”的小动物,因为他的持续拍摄和   回复关键词“刘思阳”查看他的系列文章

三、左凌仁:自然报道作家,自然摄影师,影像生物调查所(IBE)传播/媒体总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任《华夏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简体中文版)编辑多年,致力于中国自然保护题材的报道。

  回复关键词“左凌仁”查看他的系列文章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eeper

合作联系24

相关阅读

牛洋:用影像记录高山流石滩上的生命奇迹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jz/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