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母属于百合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很强,在国内很多地区都能看到它的存在,贝母的鳞茎可以入药,入药以后能润肺止咳也能化痰平喘,不过贝母也有一些副作用,大家在服用它时要多加注意。

贝母:全株有毒,含有贝母碱,会引起喉部过敏,大量摄入可引起喉咙肿胀窒息。

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1、促进消化

促进消化提高人类肠胃消化功能是贝母的重要作用,因为贝母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一些粗纤维蛋白,还有一些芳香油,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能开胃消食,也能暖胃加快消化液分泌,对人类的消化不良和食少腹胀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

、润肺止咳

贝母入药以后能入肺经,具有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重要作用,它含有的生物碱还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能通过神的反射来止咳,它能让人类出现的咳嗽痰多和气喘等症很快减轻,能让人类呼吸系统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解毒消炎

贝母还是一种能解毒消炎的重要作用,它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病毒的活性,也能加快身体内有害物质分解,能起到特好的解毒作用,平时人们因病毒感染导致身体内出现炎症时及时服用贝母也能让症状减轻。

贝母的副作用

贝母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它性质微寒,生活中那些脾胃虚寒和痰湿咳嗽的人,都不能服用贝母,他们服用贝母以后会让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恢复,另外贝母不能和乌头、桃花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它们一起服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止咳化痰中草药:贝母

别名:川贝母、浙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伐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川贝母分布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浙贝母分布于浙江宁波、杭州等地。内服煎汤,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适用于咳嗽以及瘰疬、乳痈、肺痈等。川贝母善治阴虚燥热之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浙贝母则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的咳嗽

服用禁忌: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都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川贝母和浙贝母都不宜用于寒痰、湿痰证

古籍摘要: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良方精选:

方1

配方:贝母3克,梨1个,冰糖适量。

制法:将贝母和冰糖塞入去子、核的梨中,固定好后,隔水蒸熟

用法:每日次,每次半个,连服~3日。

功效:滋阴润肺

配方:贝母15克,柿饼3个

制法:将贝母打碎,夹入柿饼内,炖熟即可

用法:食柿饼

适用于虚喘,症见呼吸短喘、语言无力、神疲体倦

方3

配方:川贝母10克,梨克,百合50克,麦门冬30克,蜂蜜克

制法:将梨去皮,去核,洗净;百合、麦门冬、川贝母洗净;将洗净的药物、梨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滤出煎液;再加入水继续煎熬,如此3次,然后合并3次煎得的药液,继续加热煎熬至稠时,加入蜂蜜,煎熬至膏状时,晾凉即成

用法:每日次,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润肺止咳、利咽生津,适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心烦、音哑等。

方4

配方:贝母、红人参、紫河车、麦门冬、北沙参、钟乳石、炙款冬各0克,五味子15克,化橘红10克,蛤蚧1对。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

用法:取药末,每次服3克,每日次

功效:补益肺肾、止咳定喘,用于慢性、虚性之喘证、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等的辅助治疗

方5

配方:贝母15克,冰糖50克,米汤毫升。

制法:用以上方配方:隔水炖15分钟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5岁以下小儿酌减

功效: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方6

配方:贝母、辛夷花、苍耳子、薄荷各9克,白芷、甘草各6克,法半夏、陈皮各3克,三七、冰片各1.5克

制法:先将冰片研为细末,再与另9味中药共研细末,装瓶

用法:用棉签蘸药末少许塞入鼻中,每日~3次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祛风、利窍通鼻、透脑止涕的功效:,适用于慢性鼻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tx/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