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寻找,终于发现珍稀植物曲茎石斛野生种
多谢您的阅读、
曲茎石斛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具有人字形生长、匍匐状下垂和环形弯曲的典型生长特性,民间以其“色黄如金,旁枝如钗”,称之为“金钗”“金钗石斛”,并有“龙头金”“人字金”“龙头凤尾金”等别名。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石斛专题调查组在城口实地调查曲茎石斛资源。(城口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年2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立石斛专题调查队,在重庆范围内寻找曲茎石斛野生植物资源。近日,石斛专题调查组一行在崖壁采药人的带领下,翻山越岭深入城口县山中实地调查,在一处东北朝向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近百株野生曲茎石斛的种群。研究人员详细记录了曲茎石斛生长的原始环境、种群规模,并采摘了3株凭据标本。
调查组采集的凭据标本。(城口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曲茎石斛生长不易,此次野生曲茎石斛的发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凭据,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资源保护及栽培化利用等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实现这一珍稀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石斛专题调查组研究员明兴加说。
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林业部门将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建立城口县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并针对重要的中药资源、保护植物建立定点专项保护点,对其生长区域采取动态监控。(曲茎石斛花) 、石斛散(《圣济总录》):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 2、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红蝴蝶症(《中医杂志》.8):生地30克,元参、天麦冬各0克,玉竹、石斛、黄精、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丹皮各0克,上药水煎服,日剂,分2~3次服。 3、祛烦养胃汤(《医醇剩义》):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茯苓各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大曲茎) 在野生石斛种类里面,除了经常宣传的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金钗石斛、米石斛等,有两种石斛比较有名,并且株形和花朵相似,然而价格相差悬殊,那就是俗称的“大曲茎”和“小曲茎”。 (小曲茎) 那么,这两种石斛分别是哪一种?为何价格相差悬殊?如何辨识区别这两种石斛?首先我们了解,俗称的大曲茎其实就是滇桂石斛,而小曲茎则指曲茎石斛。、 一、曲茎石斛,俗称小曲茎 茎圆柱形,稍回折状弯曲,长6-厘米,粗2-3毫米,不分枝,具数节,节间长-.5厘米,干后淡棕黄色。叶2-4枚,二列,互生于茎的上部,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稍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 花序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朵花;花序柄长-2厘米,基部被3-4枚长2-4毫米的膜质鞘;花苞片浅白色,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黄绿色带淡紫;花开展,中萼片背面黄绿色,上端稍带淡紫色,长圆形,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背面黄绿色,上端边缘稍带淡紫色,斜卵状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钝,具5条脉,萼囊黄绿色,圆锥形末端近圆形; 花瓣下部黄绿色,上部近淡紫色,椭圆形,先端钝,具5条脉;唇瓣淡黄色,先端边缘淡紫色,中部以下边缘紫色,宽卵形,不明显3裂,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密布短绒毛,唇盘中部前方有个大的紫色扇形斑块,其后有个黄色的马鞍形胼胝体;蕊柱黄绿色;中部具2个圆形紫色斑块并且疏生上部紫色而下部黄绿色的叉状毛,末端紫色、与唇瓣结合而形成强烈增厚的关节;蕊柱齿2个,三角形,基部外侧紫色;药帽乳白色,近菱形,基部前缘具不整齐的细齿,顶端深2裂,裂片尖齿状。花期5月。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草药)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以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zy/9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7月2日四川荷花池药材市场中药
- 下一篇文章: 孩子睡觉张嘴打呼噜去查查是不是腺样体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