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进补的时候首选的食物就是鸡、鸭、鹅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三种肉质哪一种营养价值高,进补中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今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鸡、鸭、鹅肉进补的真相。

真相一:鸡肉进补,并非人人皆宜

鸡肉性味甘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填精。中医认为,雄鸡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于阳虚气弱的人;雌鸡属阴,比较适合于阴气受损的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的人食用。

病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者,可用母鸡一只,党参15克,当归15克,一同煮烂,调味,分次食用。

肾虚精亏、耳鸣耳聋、阳痿、遗尿等者,可用雄鸡一只,生姜适量,米酒和水各半,煮熟,调味热食。

但鸡肉进补并非人人皆宜。

如尿毒症病人,因鸡肉蛋白质高而不宜多食;高热病人或胃热嘈杂病人,因鸡肉性温而忌食。

体胖、脂肪肝、严重皮肤病病人宜少食或忌食;痛风病人忌饮鸡汤。

中医所说的热证、实证、邪毒未清病人,不宜多食鸡。

真相二:鸭肉,既滋阴又清热

鸭肉味甘、咸,性微寒,能滋阴清热,健脾益胃,利水消肿。鸭肉中含有丰富的烟酸,对心肌梗死病人有保护作用。鸭肉还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对抵抗衰老有良好作用。一般来说,体质虚弱、低热、食少、大便干燥或有水肿者,用鸭肉滋补较适宜。

肺结核干咳和慢性气管炎干咳者,可用沙参、玉竹各30~50克,老鸭(或水鸭)一只或半只,煲汤食用。有润肺止咳效果。

营养不良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者,可用青头雄鸭一只,葱白三棵,粳米适量,煮粥食用。对水肿消退有效果。

但受寒引起胃痛、腹泻、腹痛、腰酸,月经痛者,就不宜吃鸭肉了。

真相三:鹅肝,享有“人体软黄金”之称

鹅肉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虚,和胃生津,它更是一种营养丰富、质地细腻、口味鲜美的上等营养品,被称为“人体软黄金”,也是许多宇航员、飞行员的常用食品。

天气寒冷时,多吃鹅肉,对防治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有良好效果。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消瘦者,可用鹅一只,将黄芪、党参、怀山药、大枣各30克,装入鹅腹内,用线缝合,以文火煨炖至熟烂,调味,分次食用。

气阴不足,口干欲饮,气短乏力,咳嗽,或便溏、腹泻等者,可用鹅肉克、怀山药30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加水适量煮熟,调味食用。

阴虚发热、手足心热、腰腿乏力、健忘者,可用鹅肉克,鱼鳔30~50克(用水发透),煮熟烂,调味食用。

用鹅肉进补,也非尽人皆宜。

脾胃阳虚,或湿热内蕴,或皮肤疮毒者,不宜用鹅肉进补。

也就是说,用鸡、鸭、鹅进补,必须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进补原因理性选择。

总结来说,具有畏寒虚弱症状的人宜吃鸡;体内有热、有火的人宜吃鸭;脾虚气弱、津液不能上承的人宜吃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hacan.com/nssjz/10775.html